《骨科手術入路圖譜》是2007年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ChristopherJordan、EdwinMirzabeigi。

中文名

骨科手術入路圖譜

作者

(美)ChristopherJordan

語言

中文

出版社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頁數(shù)

217

開本

16開

出版時間

2007年1月

裝幀

平裝

版次

1

譯者

蔡錦方

ISBN

9787533132484

其他

紙張:膠版紙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基于作者作為住院醫(yī)生時遇到的挫折及作者對外科解剖學的熱愛而產(chǎn)生的。做住院醫(yī)生時,作者經(jīng)常在手術前到圖書館復習手術入路的解剖,加強對手術過程中所要尋找的關鍵結構及解剖標志的印象。但在手術室,作者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并非像書上畫的那樣。許多書上畫的結構比較簡單。一些實地解剖圖譜使用的是甲醛浸泡過的標本,顏色與活體不相符,而且都是事先解剖過的。實際上,你到達皮下組織后只會看到深筋膜,其覆蓋的組織結構只有解剖出來后才能看清,而有些解剖書卻將它們繪制得非常清楚。然而,手術操作的目的只是到達所要顯露的地方,而并非將所有結構解剖出來。本書用的是新鮮標本,保持了各種組織結構的原有顏色,而且并不追求將它們統(tǒng)統(tǒng)解剖出來。所以,有些入路的照片并不像某些書中的那么美觀,卻相對真實、準確。本書還對每一入路的解剖標志及如何避免錯誤做了描述。

本書將給讀者就像手術過程中希望看到的那樣的準確畫面。作者最喜歡的一句外科座右銘是:好的外科醫(yī)生能夠化險為夷,而更高的境界則是不會陷入困境。這就需要知道什么部位該去,什么部位不該去。最理想的結果就是通過準確而充分的解剖顯露入路的每一個層次,就像翻開書的每一頁一樣。本書將為使您如何做到這一點提供重要工具。好而快與好卻慢的外科醫(yī)生的區(qū)別在于對解剖知識的掌握程度。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肩部

1 三角肌胸大肌間溝入路

2 后入路

3 三角肌中間入路

4 經(jīng)肩峰入路

5 肩胛上神經(jīng)上入路

6 肩鎖關節(jié)入路

第二章 臂部

7 前內(nèi)側入路

8 肱骨外側入路

9 肱骨遠端后方入路

第三章 肘部

10 前外側入路

11 后外側入路

12 后外側/肘關節(jié)入路

13 尺神經(jīng)后內(nèi)側入路

第四章 前臂

14 橈骨近端Thompson入路

15 前外側(神經(jīng)間)入路

16 前臂正中入路

第五章 腕部

17 腕背側入路

18 顯露拇展肌肌腱De Quervain's入路

19 腕管入路

20 Russe入路

21 尺神經(jīng)(Guyon s)入路

第六章 手部

22 掌中間隙外側(魚際側)入路

23 掌指關節(jié)背側入路

24 第一腕掌關節(jié)掌側入路(用于治療Bennett s)骨折

25 第一腕掌關節(jié)背側入路

26 拇指掌指關節(jié)Gamekeeper s入路

27 手指北側入路

28 指屈肌肌腱掌側入路

29 甲溝入路

第七部 髖部

30 前外側入路(Watosn-jones切口)

31 前放路(Smith-peterson切口)

32 髖關節(jié)與股近端內(nèi)側入路

33 后外側入路(Gibosn切口)

34 髖部與股部近端外側入路

第八章 股部

35 股部及股骨遠端前入路

36 股部及股骨遠端內(nèi)側入路

37 股部遠端外側入路

第九章 膝部

38 前入路

39 后入路

40 內(nèi)側入路

41 外側入路

第十章 小腿

42 脛骨脛前外側入路

43 小腿后內(nèi)側入路

44 腓骨外側入路

第十一章 踝部

45 經(jīng)踝管入路

46 后內(nèi)側入路

47 前入路

48 踝關節(jié)韌帶前外側入路

49 距下關節(jié)入路(Ollier入路)

第十二章 足部

50 足中部內(nèi)側入路

51 跨腱臘入路

52 足底跖骨頭入路

53 跖骨間(Dorsal WEB)入路

54 路趾和跖趾關節(jié)背側入路

55 趾屈肌肌腱足底入路

第十三章 脊柱

56 頸椎前入路

57 枕頸結合區(qū)及頸椎后入路

58 胸椎胸腔外或肩胛旁側入路

59 胸椎后入路

60 腰椎后入路

61 髂嵴后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