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文化已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的演進歷史。在古代,從現(xiàn)在的燕喜山前直至北湖洞一帶是一片寬闊美麗的湖泊,稱海陽湖。

占地面積

6600平方米

著名景點

海陽湖

歷史

唐朝廣德年間(763-764年),道州刺史、文學家元結(jié)游覽連州,在海陽湖畔辟建湖光亭,開創(chuàng)了連州亭臺建造的先河。隨后的貞元年間,吏部員外郎謫連州司戶參軍、太原人王仲舒(宏中)和幾個僧人好友在連州城外面臨海陽湖的現(xiàn)在燕喜山一帶修建了幾處亭臺。貞元二十年(804年),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中唐文學家韓愈謫任陽山令時,訪游連州,應(yīng)王仲舒之邀,為其中一亭作記。該文全面描繪了燕喜山水,各予賦名申義,取《詩經(jīng)》中“魯侯燕喜者,頌也”之意,為該亭取名燕喜亭。這篇華美的散文體題記,就是傳世名作《燕喜亭記》。該亭及至連州皆因此而名傳四方。以此為標志,名人、名文、名亭、名勝相映生輝的燕喜文化源流創(chuàng)啟。

元和十年(815年),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學家、散文家、詩人劉禹錫貶任連州刺史。劉禹錫在連州振興教育,培育出連州第一個進士劉景,而后來劉景次子劉瞻又中進士,任至唐朝宰相。之后一個半世紀里,連州名人輩出,文化教育之輝煌一時凸顯于嶺南文化之中。劉禹錫在連州四年半,在燕喜山修筑了吏隱亭、切云亭、玄覽亭等,并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吏隱亭述》、《海陽十詠》等詩文九十余篇。對燕喜文化的大步推進、振起連州,劉禹錫的歷史功績永垂青史。

現(xiàn)狀

燕喜文化園位于連州中學校園內(nèi),占地6600平方米,燕喜文化園是唐代海陽湖的一部分,在燕喜園林中,除了聞名古今的燕喜亭以及古香古色的燕喜牌坊外,還有仰韓橋、振鷺亭、臥龍亭、十詠亭、醉翁石、流杯亭、燕喜山摩崖石刻群、燕喜書院故址、鐵城亭等名勝古跡。園區(qū)四周的巖壁上可見到唐代詩人元結(jié)、劉禹錫,宋代哲學家、文學家周敦頤,南宋宰相張浚到此游歷時留下的詠題石刻。

遠景

規(guī)劃中的燕喜文化園包括:劉禹錫紀念館、抗戰(zhàn)歷史文化紀念館以及海陽湖之十詠(亭)。總投資1000萬

燕喜文化園

元。劉禹錫紀念館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內(nèi)設(shè)九個展廳,包括:劉禹錫在連州大事記、湟川文化、歷代名人等??箲?zhàn)歷史文化紀念館包括:抗戰(zhàn)省政府主席辦公樓舊址和抗戰(zhàn)歷史文化展館。海陽湖之十詠(亭)包括:燕喜亭、流杯亭、吏隱亭、十詠亭、臥龍亭、振鷺亭、君子亭、鐵城亭、醉翁亭、會友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