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博物館坐落在增城區(qū)荔城鎮(zhèn)鳳凰山內(nèi),成立于1984年,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博物館主要 負責歷代文物的征集、收藏、陳列、鑒定及普及文物保護法教育等工作。目前本館擁有館藏文物近三千件,涵蓋了自新石器時期至近、現(xiàn)代各類文物,特別是新石器時期直至漢代廣東地區(qū)各個地方窯口所生產(chǎn)的釉陶器系列。博物館除設(shè)有固定的陳列展如《增城歷史文物陳列》、《捐贈文物精品》之外,還經(jīng)常組織一些專題專展。

中文名

增城博物館

所屬地區(qū)

增城區(qū)

地址

廣州市增城區(qū)荔城街前進路31號鳳凰山公園內(nèi)

建造時期

1984年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建筑面積

6544m2

成立時間

1984年8月

館藏數(shù)量

2197件

開放時間

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

珍貴文物

168件

博物館類型

歷史博物館

館藏文物

清招子庸螃蟹圖

截止2020年5月,館內(nèi)藏品有2197件,珍貴文物有168件。[1]

清招子庸螃蟹圖

招子庸(一七八六-一八四七)字銘山,號明珊,廣東南海橫沙人。清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舉人。文筆矯健,善騎射,能挽強命中。出為山東濰縣知縣,曾任青州知府,有政聲,尋坐事落職,旋罷官歸里,以賣畫為生。嘗于牘尾畫竹,人云有板橋(鄭變)風致。然他畫無承授,純師自然,跋自畫竹云:“畫竹應(yīng)師竹,何須學古人。心眼手俱到,下筆自通神?!彼鶎懱m竹,或雪干霜筠,或纖條弱篠,俱能得其生趣。以新意畫蟹,平沙淺草著墨無多,令人想見江湖風景,風味為畫家所未有。又善人物,嘗仿金農(nóng)無量壽佛,姿狀奇?zhèn)ザo穆,非俗手所及。他還是著名音樂家,精曉音律,所著《粵謳》(俗名解心)一百二十余首為一卷,一時樂籍人譜為聲歌,深受粵人喜愛。

建筑布局

增城博物館

游客們可以從中欣賞珍貴文物,了解歷史,認識增城。 1990年設(shè)立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屬地區(qū)性、歷史類博物館,增城博物館主要負責文物的征集、收藏、陳列、研究和教育等工作。近年來,該館積極開拓各項業(yè)務(wù),研究出版了《增城文物志》、《湛甘泉研究文集》、《崔與之研究文集》、《增城歷代詩選》等著作。通過考古發(fā)掘、民間征集和社會捐獻,館藏文物豐富,有從新石器時期至近代的各類文物。館內(nèi)的首層設(shè)有“增城歷史文物陳列展”,陳列著增城地區(qū)新石器時期金蘭寺貝丘遺址至近代各歷史時期的文物,從中反映了增城的歷史沿革和增城在東漢建安六年(201年)建縣后的歷史。二層設(shè)有“增誠民間收藏文物精品展”,通過民間收藏的文物和社會捐贈文物的陳列,人們可從中鑒賞珍貴文物,了解歷史,認識增城,從而激發(fā)廠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愛鄉(xiāng)熱忱。該館除了設(shè)有基本的陳列展覽外,還經(jīng)常舉辦書畫、攝影、民俗、藝術(shù)品等各種類型的。

增城博物館

增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