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荊、植物、草藥。微苦辛,氣香,性溫,無毒。內(nèi)服消風散氣消水退腫;外用消風去濕。全株有香氣,密被綿毛、高四、五尺。葉對生,柄甚短,葉片披針形,長三、四寸,先端鉆尖,基部楔形稍偏斜,全綠或鋸齒,背面帶灰白色,主脈隆起,側脈明顯,腹面綠色。產(chǎn)于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和云南,生海拔500-2 800米山地灌木叢中或林緣。

中文名

青荊

亞綱

菊亞綱

拉丁學名

Buddleja asiatica Lou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別名

白花醉魚草

玄參目

醉魚草科

醉魚草屬

亞屬

醉魚草亞屬

青荊

分布區(qū)域

產(chǎn)于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和云南

植物信息

藥名:

青荊

別名:

獨葉埔羌(潮汕)、青荊(潮安、潮州)、布荊(海豐)。實名土蔓荊子(潮安、潮州)。

青荊

來源:

本品為馬錢科醉魚草屬白花醉魚草。

植物特征

全株有香氣,密被綿毛、高四、五尺。葉對生,柄甚短,葉片披針形,長三、四寸,先端鉆尖,基部楔形稍偏斜,全綠或鋸齒,背面帶灰白色,主脈隆起,側脈明顯,腹面綠色。冬春開花,穗狀花 序,花冠白色管狀,萼鐘形四裂。結橢圓形葫果,種子甚小。

植物分布

產(chǎn)于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和云南,生海拔500-2 800米山地灌木叢中或林緣。

性味:

味微苦辛,氣香,性溫,無毒。根味甘淡。

功效:

內(nèi)服消風散氣消水退腫;外用消風去濕。入肺脾經(jīng)。

主治:

婦人產(chǎn)后頭風,水腫,胃痛,腰痛,中署腹痛;外治風濕瘦痛,皮膚濕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