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稔為桑科植物對葉榕的根、皮、葉。

中文名

牛奶稔

別名

牛奶樹(《嶺南采藥錄》)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蕁麻目

分布區(qū)域

生長于平原、丘陵、山谷和溪邊。分布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

體征

對葉榕,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剛毛,中空。葉革質(zhì),常對生;卵形、倒卵形或長圓形

形態(tài)特征

對葉榕,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剛毛,中空。葉革質(zhì),常對生;卵形、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6~12厘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尖,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細鋸齒,或僅頂鄙具鋸齒,兩面均祖糙,上面疏被稀剛毛,下面密被粗毛;葉柄長1~4.5厘米;托葉闊披針形,長1.5厘米。早落,花托(隱頭花序)聚生于老樹干,或由樹干發(fā)出的無葉枝條,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徑1.5~3厘米,成熟時黃色,具柄,被粗毛,中部以下常具數(shù)枚苞片,基部苞片3;雄花、癭花生花托口部,雄花被3,雄蕊1;癭花及雌花無花被。小堅果,骨質(zhì)。花期6~7月(廣西)。生長于平原、丘陵、山谷和溪邊。分布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

全年可采。根洗凈曬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層皮;葉刷去毛用。

性味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甘,涼。"

功用主治

疏風(fēng)解熱,消積化痰,行氣散瘀。治感冒發(fā)熱,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腫痛。

①《嶺南采藥錄》:"治腋瘡,搗其子及葉敷之。"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熱祛濕,消積化痰,行氣散瘀。治感冒發(fā)熱,傷風(fēng)咳嗽,支氣管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結(jié)膜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腫痛,氣結(jié)疼痛。"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斑疹發(fā)熱。"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