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宋人詠梅的詞不可勝數(shù),并且大多把它寫得高不可攀,像要傲視一切,以寄托自己的塵世思想。在寫作手法上,像“壽陽”“弄笛”之類的歷史典故,經(jīng)常被采用。而這首詞卻能獨出心裁,把梅花寫得清新高潔,其他花難以望其項背,但在作者筆下,梅花并非傲視一切,這是詞人本身不甘沉淪,積極向上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表白。
上片的開頭兩句“春乍透,香早暗偷傳”,起到了 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次句化用林逋詠梅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花的特色:春色忽然轉(zhuǎn)濃,到了百花吐艷的時候,而梅花早在春尚未透之前,它的芳香已經(jīng)暗暗傳播開來?!吧钤郝?,斗清妍。”“深”字表明了梅花所處的幽靜之地:“清”字表明它不同凡響,它們在幽靜的院落里,以自己的清高絕俗的標(biāo)格,斗奇爭妍。到這里,已經(jīng)把梅花特有的氣質(zhì)抒寫出來。下邊從外貌上加以描繪:“紫檀枝似流蘇帶,黃金須勝辟寒鈿。”它的紫檀色般的枝干,下垂有如流蘇;它的金黃色的須蕊,勝過辟寒金做成的花鈿。這種外貌的描寫是為表現(xiàn)它的內(nèi)在的美服務(wù)的。從梅花的外貌來看,它不僅具有清高絕俗的品格,且具有不加人工雕飾的天然的高貴儀態(tài),兩者構(gòu)成了梅花的完整的形象,足以獨占花苑,壓倒眾芳。“更朝朝,瓊樹好,笑當(dāng)年。”在詞里,瓊樹是作為反襯的形象來引用的,認(rèn)為它雖華貴,卻只值得一笑,比不上高潔的梅花。
下片起首的“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樹不著唐昌宮里玩”兩句,講的是兩個典故。前一句講的是唐人李濬的《松窗雜錄》中記載的故事,后一句講的是唐人康駢的《劇談錄》中記載之事,詞人在此處別有匠心地借用這兩個典故來反襯梅花的高潔。“衣帶水,隔風(fēng)煙”二句,仍是對梅花的稱贊,說能夠與其并列的形象都與其有著一衣帶水的聯(lián)系,只是還隔著蒙蒙的風(fēng)煙,極力說明梅花的高不可攀?!般U華不御凌波處,蛾眉淡掃至尊 前”兩句中,詞人指明了與梅花“衣帶水”的具體形象,有洗盡鉛華呈素姿的宓妃和蛾眉淡描的虢國夫人。詞人在此處宓妃和虢國夫人自比,說她們都能夠得到寵幸,而今日的皇帝任用的都是昏庸之徒,暗喻自己的懷才不遇。“管如今,渾似了,更堪憐”三句,空相似而遭遇不同,“堪憐”的不是梅花,而是自己雖懷絕代之才,而終將老于鄉(xiāng)土。
作者通過借用典故,贊揚了梅花的高潔情操,并抒發(fā)自己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追求以及懷才不遇的憂憤。這首詞立意深遠(yuǎn),表意含而不露,別具一格。[3]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陳亮有積極向上,不甘平庸的用世思想。他曾在一篇上皇帝書中詳細(xì)陳述了要想恢復(fù)中原,重振國家。而當(dāng)時的國家處境是:隆興和議之后,“徒使度外之士擯棄而不改聘,日月蹉跎,而老為至矣?!彼谏蠒鴷r才二十九歲,而一直等到五十多歲,他這個“度外之士”仍未被朝廷重用,在家虛度光陰。期間他把對身世的感慨,通過一些詠物詞表達出來,這首詞就是其中的一首。[4] [1]
作品評價廈門市詩詞學(xué)會會長、廈門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黃拔荊《中國詞史》上卷:陳亮的寫景詠物詞也多有寓意,而且能自出機杼,不落俗套。如《最高樓·詠梅》,此詞托梅詠志,詞中不但突出了梅花的風(fēng)神,而且傳達了自己的情志,在詠梅詞中可稱獨具一格。?[6]
揚州大學(xué)教授李廷先《宋詞鑒賞辭典》:宋人詠梅的詞很多,大多把它寫得高標(biāo)傲俗,孤芳自賞,以寄托自己的出世思想。在寫法上,一些典故如“壽陽”、“弄笛”之類,也被用得很濫。這首詞卻能另出新意,把梅花寫得高潔絕俗,難以比并,卻并無傲俗之意,這是詞人積極用世思想的反映。在寫法上也別出心裁,摒棄一切熟濫典故,為了突出梅花形象,他用了三種花的形象作為反襯,又用了兩個人物形象加以烘托,這種寫法也是少見的。陳亮的詠梅詞傳到今天的有九首之多,這是其中寫得最好的一首。[5]
作者簡介
陳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男,原名陳汝能,字同甫,號龍川,學(xué)者稱為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文學(xué)家、思想家。
陳亮“才氣超邁,喜談兵事。宋孝宗時,被婺州以解頭薦。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興五論》。淳熙五年(1178年),再詣闕上書,極論時事,反對和議,力主抗金。遭人嫉恨,兩度入獄。出獄后志氣益勵。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書,建議由太子監(jiān)軍,駐節(jié)建康,以示銳意恢復(fù)。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被人誣告,第三次下獄,次年出獄。紹熙四年(1193年),被宋光宗親擢為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年五十二。宋理宗時,追謚“文毅”。
陳亮倡導(dǎo)經(jīng)世濟民的“事功之學(xué)”,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指摘理學(xué)家空談“道德性命”,創(chuàng)立永康學(xué)派。與朱熹友善,論學(xué)則冰炭不相容,曾進行過多次“王霸義利之辯”。所作政論氣勢縱橫,筆鋒犀利。詞作也感情激越,風(fēng)格豪放,顯示其政治抱負(fù)。著作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等。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最高樓·詠梅 · 古詩文網(wǎng) [引用日期2021-12-28][2] 李虹杰主編 . 詠梅[M] . 武漢 : 武漢出版社 ,2013-09 . 240 .[3] 《經(jīng)典讀庫》編委會 . 經(jīng)典讀庫 宋詞名家名篇鑒賞[M] . 南京 : 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 ,2013-11 . 216-217 .[4] 林力 肖劍主編 . 宋詞鑒賞大典 (上、中、下卷) . 北京 : 長征出版社 ,1999-11 . 1236 .[5] 夏承燾等著 . 宋詞鑒賞辭典 下 . 上海 : 上海辭典書出版社 ,2013-08 . 1465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