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賞析

詩人以即將被宰殺的鷓鴣自喻,以寄感慨,抒發(fā)了向往自由的心情。詩人覺得凡是飛鳥,都應該在天空自由飛翔,不忍心見它誤觸網(wǎng)罟,就成為鼎中美食。此詩前一部分就說鷓鴣這種,又大又肥,因而多被人當成美食。獵人利用一只鳥來逗它誘它,用捕鳥的網(wǎng)將它捉住了,任它怎樣沖撞,除了撞斷了幾根羽毛外,還被拔了毛加了一些香料給煮了吃。這正好是詩人自我處境的寫照。詩的后一部分,以齊王、簡子放生的故事,表明自己也有仁慈之心。“況我萬里為孤因”,這一句表明此時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失敗之后,被貶到永州時。只是“萬里為孤因”之語,又暗暗透露遠謫僻壤的幽怨:“我放走鷓鴣,誰又能讓我也‘破籠展翅’呢?”末兩句囑鷓鴣被放后應展翅遠去,不要再上所謂“同類”的當。這些都是作者自喻,說明他的憤慨之深。與《籠鷹詞》《跂烏詞》相比較,此篇則流露出柳宗元內(nèi)心軟弱的一面,使人更同情其遭遇。

此詩因籠中鷓鴣起興,哀憐其將必死因此放之遠去。亦以此自傷為萬里孤囚,情意凄涼。

評價

北宋·黃徹《?溪詩話》:《放鷓鴣詞》云:“破籠展翅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毕Ш踔辉鐮?!

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柳子厚有《放鷓鴣詞》,人徒知其不肖以生命供口腹,其仁如是也。余謂此詞乃作于詔追之時,有自悔前失之意。故前言“徇媒得食不復慮”,后言“同類相呼莫相顧”,“媒”與“類”皆謂伾、文也。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見此后當自檢束,勿更為所引也(末四句下)。

清·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隱指依王叔文罹禍事(“徇媒”二句下)。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元和三年(808年)前后,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而被貶永州,此時其心境可謂悲苦交加,因此當他看到籠中鷓鴣鳥,即將淪為人的腹中物,不禁興起悲憫之心,即有此詩。[1]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xiàn)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xiāng)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公元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并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公元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放鷓鴣詞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