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維洛夫的成就舉世矚目,贏得了國內外科學家的尊重。瓦維洛夫的這一定律受到全世界生物學家的重視。瓦維洛夫當時也是這樣認為的,他甚至把這一定律看作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全部規(guī)律。

生平

蘇聯(lián)植物學家、遺傳學家,他將一生都貢獻給了有關小麥、玉米和其他支撐世界人口的谷物的研究。[1]

1887年11月26日生于俄國莫斯科。父親是一家公司經理,母親是雕刻藝術家的女兒。瓦維洛夫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第二,他們后來全都成為科學家,物理學家的弟弟謝爾蓋·伊萬諾維奇·瓦維洛夫曾任蘇聯(lián)科學院院長。瓦維洛夫的妻子葉琳娜·伊萬諾夫娜·巴魯琳娜是其同事,他們的兩個兒子奧列加和尤里后來也成了物理學家。

瓦維諾夫自幼喜歡讀書,小學畢業(yè)后進入莫斯科商業(yè)學校。1906年畢業(yè)后考入莫斯科大學農學院。他的大學畢業(yè)論文“莫斯科省的園田害蟲蛞蝓”榮獲莫斯科工藝博物館的波格達諾夫獎。1911年農學院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并從事谷類作物品種資源研究等工作。1913年瓦維洛夫被派往英國進修,在劍橋大學,他聽著名遺傳學家龐尼特講課,在著名小麥育種家畢芬實驗室工作,同時還到約翰·英尼斯園藝研究所在威廉·貝特森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然后到法國維爾莫蘭學院繼續(xù)他的學業(yè)。在英期間,他還對當時收集的世界小麥品種進行免疫學研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瓦維洛夫被召回國。同年,以“流行病的植物免疫學”論文通過碩士學位。1916年組織了赴伊朗和帕米爾的植物和地理考察。1917年,瓦維洛夫被聘任為沃諾尼茲農學院遺傳育種學教授和薩拉托夫大學農學系教授,同時組建并領導國家農業(yè)部農業(yè)科學委員會應用植物和育種處薩拉托夫試驗站,每年播種上萬份材料。1920年,瓦維洛夫到彼得堡代替去世的里戈爾成為應用植物處處長。1924年在列寧支持下該處改建為全蘇應用植物和新作物研究所,1930年更名為全蘇作物栽培研究所,瓦維洛夫任所長直至1935年。這時,該所已成為全蘇列寧農科院最大的研究所,在全國有400多個試驗站,編制2萬余人。

瓦維洛夫領導該所進行了大量的作物品種資源考察收集工作。從1916年至1940年24年間瓦維洛夫進行了180次科學考察,其中40次在國外。考察的國家和地區(qū)有50多個,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無不留下他的足跡,曾博得“當代考察旅行最廣泛的生物學家”的稱號。這些考察的結果,使瓦維洛夫領導的作物栽培研究所獲得了25萬余份材料,其中小麥36000份,玉米10022份,豆類23636份,禾草23200份,蔬菜17955份,果樹12650份。這些材料種植于各試驗站,成為瓦維洛夫進行細胞學、遺傳學分析和雜交育種的寶貴材料,獲得的資料也成為他和同事們著作的基礎。

瓦維洛夫是前蘇聯(lián)農業(yè)科學杰出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是前蘇聯(lián)第一任列寧農業(yè)科學院院長。1923年他就當選為蘇聯(lián)科學院通訊院士,1929年成為院士。從1923年起他就負責蘇聯(lián)科學院遺傳實驗室方面的工作,1933年改為遺傳研究所,他一直任所長至1940年。

瓦維洛夫是國內外許多學會的會員,曾獲得布爾諾大學和索菲亞大學榮譽博士稱號。他于1932年任第六屆國際遺傳學大會副主席,并被推舉為第七屆遺傳學大會主席。瓦維洛夫多次獲獎,如蘇聯(lián)地理學會的普爾捷瓦爾斯基獎章、列寧獎章、蘇聯(lián)農業(yè)展覽大會金獎等。

瓦維洛夫的成就舉世矚目,贏得了國內外科學家的尊重。他不但是一位科學家,而且也是一位愛國主義者、優(yōu)秀的國務活動家。1926~1935年他是蘇聯(lián)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1927~1929年是俄羅斯共和國蘇維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1929年他被選為蘇聯(lián)農業(yè)人民委員會委員,1930年被選為列寧格勒城市蘇維埃勞動人民代表,1929年被選為列寧農業(yè)科學院院長,1924~1935年任列寧農科院全蘇作物栽培所所長,1930~1940年任蘇聯(lián)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所長。他以非黨身份歷任這許多要職,說明他是一位忠心耿耿、正直無私、品德高尚的科學家。但他在30年代后期卻逐漸失勢,這要從他的得意門生特羅菲姆·李森科說起。

瓦維洛夫與李森科李森科起初只是阿塞拜疆的一名農藝師,他的一些發(fā)現(xiàn)登上報紙之后,引起了瓦維洛夫的興趣。經過考察,瓦維洛夫十分欣賞李森科,便開始提拔他。瓦維洛夫很注重培養(yǎng)后起之秀,但是他并沒有注意到李森科的大多數(shù)所謂“發(fā)現(xiàn)”其實都是他個人的異想天開。更重要的是,李森科這個人心胸狹窄。因此,盡管瓦維洛夫很欣賞李森科的所謂“春化法”,還推舉李森科為國家獎金候選人和蘇聯(lián)科學院通訊院士候選人,將李森科捧上了天,但是后來由于學術上瓦維洛夫對李森科的批評毫無保留,因此李森科便心存積怨。通過瓦維洛夫的提拔,又經過斯大林的幫助,李森科便由一個小小的農藝師成為了蘇聯(lián)農業(yè)科學的實際領導人。李森科得勢后,便利用卑劣的政治手段開除、逮捕、流放、槍斃了一大批遺傳學家,將蘇聯(lián)生物科學界完全摧毀。堅持真理的瓦維洛夫,對李森科的歪門邪道堅決抵制,最終也被自己曾經的得意門生殘害。從1935年到1939年,瓦維洛夫擔任的許多重要職務被解除,報紙上公開點名批判他,說他是“人民敵人的幫兇”。原本定于莫斯科召開的第七屆國際遺傳學大會被迫延期至1939年并改在倫敦召開,作為大會主席的瓦維洛夫也未獲準參加。1940年8月6日,瓦維洛夫在赴西烏克蘭科學考察途中在切爾諾沃鎮(zhèn)被秘密逮捕,10月15日被押送至薩拉托夫的一號集中營。1941年7月9日瓦維洛夫未經正式審訊就被宣判死刑,后減為十年徒刑。由于營養(yǎng)不良,1943年1月26日,瓦維洛夫死于薩拉托夫監(jiān)獄,享年僅55歲。

李森科偽科學在蘇聯(lián)長期橫行肆虐和瓦維洛夫之死無疑是蘇聯(lián)科學的不幸,其教訓十分深刻。直到1955年瓦維洛夫才得到徹底平反,完全恢復名譽。1957~1965年,《瓦維洛夫選集》等遺著相繼出版。蘇聯(lián)科學院、全蘇列寧農業(yè)科學院也建立了瓦維洛夫獎金。全蘇作物栽培研究所、全蘇遺傳育種協(xié)會、遺傳研究所、薩拉托夫農學院等單位均以瓦維洛夫的名字命名。1970年,在薩拉托夫沃斯克列先斯科耶瓦維洛夫的墓地建起了他的塑像和紀念碑,永遠紀念這位在黑暗中隕落的科學巨星。

著作

瓦維洛夫一生發(fā)表過350多篇科學著作和文章,其中有許多是他利用晚間休息或旅途中寫下或口述的。他善于思考、十分勤奮、精力過人,對工作總是滿懷信心。他一生從未休過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和旅途中度過。他十分博學,精通農學和生物學,他能讀、能寫、能說英語、法語和德語。他是多種雜志的主編,其中最著名的有《應用植物、遺傳、育種文集》。他還負責科爾羅伊德、達爾文、孟德爾、摩爾根、繆勒等人著作的翻譯、審閱和出版工作。

貢獻

瓦維洛夫在科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早期主要從事植物免疫性研究。從1913~1919年發(fā)表過一系列關于植物免疫性的文章,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在植物免疫與分類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提莫菲維小麥(Triticum

timopheevii)能抗大部分小麥病害,以后,這一小麥新種作為抗源被世界各國廣泛用于小麥抗病育種。瓦維洛夫對植物免疫學的研究使他很自然地走向遺傳學和植物地理學領域。在植物遺傳學和植物地理學研究中,瓦維洛夫在學術上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遺傳變異的同源系列定律”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論”。

遺傳變異的同源系列定律

遺傳變異的同源系列定律是瓦維洛夫在1920年最先提出的,后經不斷補充修改,至1935年臻于完善。瓦維洛夫在研究大量谷類作物品種資源后發(fā)現(xiàn),存在于一個種中的很多性狀常常也存在于它的近緣種屬甚至科中。例如普通小麥的麥穗和種子出現(xiàn)有芒無芒、有色無色、蠟質非蠟質等性狀變異,在小麥屬的其他種中以及其他禾本科作物如大麥、燕麥、水稻、玉米中都存在。瓦維洛夫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遺傳變異的同源系列定律。他指出:遺傳上相近的種和屬具有一系列相應的遺傳變異,如果知道一個種的一系列類型,就可預料在其他種和屬中也存在著與之平行的類型;種和屬在分類系統(tǒng)中遺傳距離越近,其變異系列就越相近。瓦維洛夫的這一定律受到全世界生物學家的重視。龐尼特當時就指出這一定律也存在于嚙齒動物和蝴蝶中。事實上這一定律應該說是生物界的普遍規(guī)律。瓦維洛夫當時也是這樣認為的,他甚至把這一定律看作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全部規(guī)律。他指出,盡管變異和突變看起來是無規(guī)則和無法預言的,然而種的變異則表現(xiàn)了進化過程是有條理的、完全有規(guī)律的。遺傳變異的同源系列定律成為瓦維洛夫對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認識的基礎。瓦維洛夫關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論于1924年提出,1926年正式發(fā)表,1935年臻于完善。為此,他獲得了首批列寧獎金。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論

瓦維洛夫指出,栽培植物一共有8個起源中心。一種作物往往起源于幾個中心,而每個中心有自己獨特的種,這些種常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染色體數(shù)目,這對育種家收集原始材料是很有價值的。瓦維洛夫還提出了初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的概念。初生起源中心的作物往往具有大量的遺傳上的顯性性狀,而次生起源中心由于雜交和突變常常出現(xiàn)隱性性狀。次生起源中心的變異多樣性有時也是大量的,在育種上很有價值的。?瓦維洛夫的遺傳變異同源系列定律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論成為植物種質資源收集、引種馴化、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它們與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定律一起,使育種學成為一門有正確理論指導的真正的科學。瓦維洛夫為建立科學的育種學、創(chuàng)造適于各種不同環(huán)境的品種以改造蘇聯(lián)農業(yè),可謂不遺余力。他的科學理論、育種思想通過在全蘇作物栽培研究所付諸實施。該所利用瓦維洛夫科學考察收集的大量原始材料在選育農作物品種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