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臨淮郡,郡治徐縣(今蘇北泗洪縣南),下轄徐縣、贅其縣、高山縣、鹽瀆縣、取慮縣、猶縣、開陽縣、射陽縣、淮浦縣、東陽縣、僮縣、海陵縣、淮陰縣、淮陵縣、下相縣、富陵縣、播旌縣、西平縣、睢陵縣、盱眙縣、輿縣、堂邑縣等29個(gè)縣。新朝始建國元年(9)改名淮平郡。東漢初,并入東???。

中文名

臨淮郡

外文名

Lin Huai?County

別名

淮平郡

所屬地區(qū)

中國,徐縣(今蘇北泗洪縣南)

建立時(shí)間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

政府駐地

徐縣

行政類別

下轄地區(qū)

29

西漢置

東漢建武十五年四月丁巳,劉秀封其子劉衡為臨淮公,改臨淮國。十七年六月癸巳,未及封王,無子,國除為臨淮郡。東漢臨淮郡仍治徐縣,領(lǐng)下邳縣、徐縣、高山縣、取慮縣、淮浦縣、淮陰縣、淮陵縣、下相縣、潘旌縣、睢陵縣、盱臺縣、夏成縣、夏丘縣等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取消臨淮郡,置下邳國。改治下邳縣(今江蘇邳州市之下邳故城)。

西晉置

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國在淮河南岸的縣置臨淮郡,治盱眙(今江蘇盱眙市區(qū)北),領(lǐng)高山縣、贅其縣、淮陵縣、司吾縣、徐縣、盱眙縣、潘旌縣、高郵縣、下相縣、東陽縣等10個(gè)縣,永寧元年(301年),臨淮郡更名為臨淮國,義熙七年(411年),改設(shè)盱眙郡。

南朝宋置

劉宋初復(fù)置臨淮郡,治海西縣(江蘇灌南縣境內(nèi)),領(lǐng)海西縣、射陽縣、凌縣、淮浦縣、東陽縣、長樂縣六縣。南齊建武二年(493)省。

東魏置

北朝東魏武定六年(548)取粱之仁州,置臨淮郡(治今安徽固鎮(zhèn)仁和集)。臨淮郡領(lǐng)已吾縣(治今安徽固鎮(zhèn)仁和集)、義城縣(治今安徽懷遠(yuǎn)縣拖城)。

北朝北齊廢臨淮郡及其屬縣,置臨淮縣(治今安徽固鎮(zhèn)仁和集)。

大業(yè)年(605~617)初,并臨淮縣入谷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