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晉置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臨淮郡置盱眙郡,治今江蘇盱眙,屬徐州。盱眙郡轄考城、直瀆、陽城三縣。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加徐州曰南徐州,盱眙仍為屬郡,郡轄考城、直瀆、陽城三縣。

元嘉八年(431年)割江淮之間的地區(qū)為南兗州,盱眙郡改屬南兗州。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南兗州從廣陵移治盱眙。

元嘉三十年(453年),廢南兗州,后復(fù)置,州治仍遷至廣陵。

齊建元四年(482年),北兗州州治由淮陰遷至盱眙,盱眙郡改屬北兗州。郡轄考城、盱眙、陽城、直瀆、長樂五縣。

梁,盱眙郡初屬北兗州,后屬淮州。武帝末(549年),淮南地區(qū)為東魏占領(lǐng),于縣治置盱眙郡,屬淮州,郡轄盱眙、陽城、直瀆三縣”。后入北齊,盱眙郡仍屬淮州,郡轄考城、盱眙、陽城、直瀆四縣。

陳太建五年(573年)八月,盱眙入于陳,九月改屬譙州,盱眙郡仍轄考城、盱眙、陽城、直瀆四縣。

太建七年(575年),盱眙郡改屬南兗州。后在盱眙郡治置北譙州,不久裁撤。

太建十一年(579年),盱眙郡入于周,改屬揚(yáng)州,郡仍轄考城、盱眙、直瀆、陽城四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盱眙郡,考城、直瀆、陽城三縣并入盱眙縣,屬江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