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遨,原名謝庚會,謝天璈, 1918年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是前清進士,由于家學淵源,從小對詩詞書畫廣泛涉獵?,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官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顧問,中日俳句交流協(xié)會理事等職務(wù)。他一生與書為伍,以筆為業(yè)。近年來作者腿腳不便,于是干脆足不出戶,在他的“紅雨軒”中筆耕不輟。這兩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他辛勤耕耘的結(jié)晶和縮影。著有《楊度外傳》,《田遨叢稿》八卷,《寶船與神燈》等。

中文名

田遨

性別

出生日期

1918-12-17

民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濟南

職業(yè)

作家

代表作品

楊度外傳

職務(wù)

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

個人簡介

田老與夫人王葆真在泰山

田老生活作品照

原名謝庚會,謝天璈, 1918年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是前清進士,由于家學淵源,從小對詩詞書畫廣泛涉獵。解放前,他做過機關(guān)職員、銀行雇員、報紙編輯記者,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后隨軍南下,在《解放日報》擔任國際版主編。1960年調(diào)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任編劇。離休后專心寫作,出版了多部著作。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官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人物著作

詩詞

作者寫詩詞,駕輕就熟。例如他的《論書讀畫》集,以詩的形式評論書畫。中國傳統(tǒng)書法和繪畫,要真正讀懂并不容易,古體詩本身要讀懂也不容易?,F(xiàn)在作者將二者結(jié)合在一起,在詩后又加點評和補注。每首詩及評注都三言兩語,簡潔明了,但含義雋永,見解精辟。不僅格律嚴整,而且議論風生,涉筆成趣。不過,陽春之曲,和者蓋寡,閱讀它需要一定閱歷和知識。好比京劇觀眾可能一時比不上“超女”一類流行節(jié)目的觀眾火爆,但作為國粹的京劇是有恒久生命力的。有人認為“遨詩必傳”。我認為至少在文化圈里,它是有知音的。

詞作

田老為亡子作詞悼念。

水調(diào)歌頭(一九八六年五月)

北客報兒病,促我速回程。怪客言詞恍惚,不免半疑驚。到家急問兒病,家人但有悲哽,老淚忽縱橫。兒竟先我死,風雨雜悲聲。

兒非病,因救人,竟捐生。生前多少好事,忍淚我初聽。最憐年未四十,拋下孤兒寡婦,生死兩牽情。百慟還一慰,遺烈照云星。

自注:兒光普在濟南鐵礦任一采區(qū)副主任,因二采區(qū)發(fā)生險情,他下井救人,英勇犧牲。他生前助人為樂,曾兩次救人,但從不自炫,犧牲后始聞礦上談及。兒三十九,小孫僅十二歲。兒犧牲后被追認為烈士。

于在春先生評:天壤至文。

鹿蘋評:全篇一氣回旋,層層跌宕,全是真情流露,無一套語,無一浮泛語。

小說

作者寫小說,新意迭出。無論短篇、中篇或長篇,他善于將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加上自己的考證,用新的視角觀察歷史風云,透視人生浮沉。如長篇小說《楊度外傳》曾在報上連載,引起廣泛注意。中篇《寶船與神燈》寫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功績,也頗受讀者歡迎。

相關(guān)評價

田遨1918年生,屬馬。他自嘲不是千里馬,而是一匹尚能跑和拉套的老馬。又在詩集自序中,將自己以及不同時期寫的詩,比喻為“低飛”的小鳥,“解飛”的雛鶯,“孤飛”的冥鴻,“夢飛”的病雁。但作者并不消極,而是心追紅霞,不斷尋求自身的飛躍和超越。在他身上凸顯著老一輩知識分子歷經(jīng)坎坷而又生命不息、勤奮不止的精神風貌。書生本色,道德文章。他們的價值理念給后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