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南部城市,哈塔伊省省會,位于奧朗提斯河下游河畔。人口5.8萬。為重要農(nóng)業(yè)區(qū)的中心。附近產(chǎn)小麥、棉花、稻、油橄欖、水果、蔬菜。有肥皂、橄欖油、軋棉、絲織、制鞋、制刀等工廠。

中文名

安塔基亞

外文名

Antakya

所屬地區(qū)

土耳其

人口

21萬

地理位置

土耳其南部、奧朗提斯河下游河畔

行政類別

城鎮(zhèn)

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

簡介

安塔基亞(Antakya )這個名字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讀過《圣經(jīng)》的人就會知道其原名是安提俄克(Antioch)。曾經(jīng)是羅馬帝國的第三大重要城市,基督徒首次在這個賦予歷史意義的城鎮(zhèn)得到了認可,圣保羅也是在此進行的第一次說教。

安塔基亞位于土耳其哈塔伊省,享有豐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均反映一種生活和諧的虛擬世界。撇開宗教和歷史,大多數(shù)土耳其人來到安塔基亞的真正目的是:美食的誘惑。哈塔伊省曾屬敘利亞的領土,而它已成為一份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餐,其靈感源自北非、中東地區(qū)以及亞洲中部地區(qū)。[1]

歷史

安塔基亞始建于公元前4世紀,古稱“安條克”,或譯“安提阿、安提俄克”,其外港稱塞琉西亞。作為中近東外邦基督教的搖籃,安提阿是可以和埃及的亞歷山大相提并論的重要城市。

塞琉古帝國時代

是公元前4世紀末由塞琉古一世建立的一個希臘化城市,作為他在塞琉古帝國的首都。塞琉古帝國建立過16個安條克城,以本城最為出名。

羅馬帝國時代

安塔基亞被羅馬帝國征服以后成為敘利亞行省首府,公元2世紀起取代埃及的亞歷山大成為羅馬帝國東部最大城市,直到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建立。為羅馬帝國在亞洲的主要城市與古代基督教的最重要中心之一。

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之前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君士坦丁堡建立以后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中點。

在君士坦丁大帝主持召開尼西亞會議后,成為五大主教駐地之一:君士坦丁堡,羅馬,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

東西羅馬分家后,成為四大主教駐地之一。

阿拉伯帝國時代

由于地震、瘟疫、戰(zhàn)爭,被阿拉伯人攻占后,其敘利亞地區(qū)最大的地位拱手讓給大馬士革,而大馬士革一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首都。

東羅馬帝國短暫收復后,重建安條克城,成為東羅馬帝國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塞薩洛尼基的第三大城市。之后又淪入阿拉伯人之手。

安條克公國時代

十字軍攻占安條克后,建立了安條克公國,安條克成為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最重要的駐點之一。由于受亞美尼亞的影響,安條克公國的東正教也十分興盛。

1260年馬穆魯克王朝將領拜巴爾攻占安條克城,滅亡安條克公國,其安條克親王頭銜則成為塞浦路斯國王的一個頭銜,這一頭銜常賜予年輕王室成員。

奧斯曼帝國時代

16世紀,土爾其人奪取安條克,命名為安塔基亞。從此,安塔基亞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普通城市。

現(xiàn)代

現(xiàn)代的安塔基亞是一個相對國際化的城市。在老城區(qū)以外擴展出了現(xiàn)代化的新城區(qū),并擁有許多餐館和娛樂設施。雖然多數(shù)居民是穆斯林,但各宗教在社區(qū)內(nèi)能和平共處。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在這里都有廣泛應用。

氣候

安塔基亞的氣候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然而由于較高的海拔,城市比沿海稍微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