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坡底村隸屬于平遙縣岳壁鄉(xiāng),位于平遙古城東南17.5公里處,屬丘陵區(qū)與土石山區(qū)街接的黃土溝梁地帶,地處黃土溝梁地帶,地勢南高北低。選址講究,面山背水,環(huán)境優(yōu)美。東鄰惠濟河西岸之溝壑區(qū),南靠太岳山支脈之余脈邊緣,西瀕九曲十八彎的九龍河谷,北連緩坡而下的丘陵開闊區(qū)。整個村莊面山傍水,負陰抱陽,風水佳而氣脈壯,環(huán)境幽而風水秀,建筑古而民風淳。

中文名

梁坡底村

外文名

Liang Poe bottom village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南部

人口

3.0億

方言

平遙方言(南部)

電話區(qū)號

0354

郵政區(qū)碼

031100

所屬地區(qū)

平遙縣岳壁鄉(xiāng)

特色產業(yè)

種植業(yè)

所屬國家

中國

行政類別

文化

村名來源

因該村住戶以王梁兩姓為主,王姓先來,故曾取名為“王家坡底”。后來梁姓興起得勢,不甘居于王姓之后,即改名為“梁家坡底”,簡稱“梁坡底”。

旅游

歷史古跡

該村有全縣境內十四處遠古遺址之一。村南建有拔地參天的實心古磚塔——文峰塔,有雄峙塔右方的八角飛檐的魁星樓;村西南有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墓——竇王墓;村西建有高大石拱橋;村中心有象征硯池的官池。村西南清代九龍廟僅存東西兩廂之十間磚窯洞,其余皆成殘垣斷壁。該村有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的溫家大院,為古民居建筑中一處珍貴的遺產。大大小小的古民居宅院,現(xiàn)存有182座之多,其中相當一大部分為二進、三進甚至四進院,保存度較完好,且具有鄉(xiāng)村民居價值特色的不少于35座。

梁坡底村

代表人物

該村歷史名人有一代通臂拳師梁廷元,長盛蔚商號創(chuàng)辦人——一代名賈王朝相。俗語:“東南塬,都走遍,哪兒也比不上梁坡底的堡和院?!?/p>

梁淑媛(1914-1939),女,梁坡底村人。民國21年(1932),縣女子高小畢業(yè)后,為爭取女子在縣城中學讀書的權利,與雷德容等進步同學多次找平遙中學校長及縣長講理,堅決要求當局給女子以平等求學權利。次年夏,梁與女高歷屆畢業(yè)的30余名同學一起步入平遙中學就讀。民國24年(1935),由郝廣仁、胡忠烈介紹,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9月,積極參加由太原女師等校發(fā)起的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請愿活動。民國26年(1937)3月,梁淑媛被介紹到山西犧盟會舉辦的軍政訓練班女兵連學習,并任女兵連民族解放先鋒隊負責人,以合法身份為黨開展工作。同年11月,在洪洞縣參加八路軍,入隨營學校學習。次年1月,被分配到洪洞縣犧盟會工作。在戰(zhàn)斗歲月中,與洪洞縣縣長高希敏(共產黨員)相愛,結為革命伴侶。同年夏,一起調往堅持敵后抗日的六專署工作。民國28年(1939)12月,閻錫山發(fā)動進攻新軍的"晉西事變"(十二月事變)后,梁淑媛夫婦同時被磨擦“反共”的國民黨頑固軍抓捕,不久高希敏被害。頑軍軟硬兼施,妄圖從淑媛口中得到共產黨和犧盟會的內部情況。梁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民國29年(1940)1月,被頑軍亂石砸死在荒野山溝中。

1956年,國家民政部追任梁淑媛、高希敏為革命烈士,并頒布了"烈士光榮證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