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樂》創(chuàng)刊于1950年,是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音樂藝術理論刊物。

2019年第11期期刊內頁顯示,《人民音樂》編輯委員會有編委17人、顧問3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特約編輯1人、美術編輯1人。

2020年4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人民音樂》共出版文獻18152篇、總下載2124214次、總被引43481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123、(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82 。據2020年4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人民音樂》共載文6535篇、基金論文量678篇、被引量為15434次、下載量為113353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32。

中文名

人民音樂

國內刊號

CN: 11-1655/J

類別

出版,藝術期刊

語言

中文

主辦單位

中國音樂家協會

總部地址

北京市

創(chuàng)刊時間

1950年9月

出版周期

月刊

主要欄目

當代音樂家、創(chuàng)作研究-樂海擷英、表演藝術、專稿、民族音樂、樂海鉤沉、音樂學探索、社會音樂生活、環(huán)球采風、書林漫步、樂海短波等

獎項

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

外文名

People's Music

國際刊號

ISSN: 0447-6573

郵發(fā)代號

2-6

定價

24.00元/期;288.00元/年

所屬國家

中國

主管單位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編輯單位

《人民音樂》編輯部

現任主編

金兆鈞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qū)德外北沙灘1號院32號樓B1203室

屬性

CSSCI、CSTPCD、中文核心期刊

歷史沿革

1950年,《人民音樂》創(chuàng)刊刊期為季刊。

1951年,該刊刊期為雙月刊。

1953年,該刊刊期為年刊。

1954年,該刊刊期為雙月刊。

1955年,該刊刊期改為月刊。

2002年4月8日,《人民音樂》編委會會議在北京和敬府賓館召開。

2006年——2008年,該刊刊名為《人民音樂(評論版)》。

2010年12月10日,《人民音樂》雜志創(chuàng)刊60周年慶?;顒釉诰┡e行。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 主要欄目

《人民音樂》設有特稿、特別報道、環(huán)球風采、樂海鉤沉、音樂廳、表演藝術、隨筆、音樂傳真等欄目。

  • 發(fā)表內容

該刊對音樂藝術和音樂文化進行研究和探討,對音樂演出及各種音樂活動進行報道和評論。

人員編制

據2019年第11期期刊內頁顯示,《人民音樂》編輯委員會有編委17人、顧問3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特約編輯1人、美術編輯1人。

職務名單
編委于慶新、卞祖善、石惟正、喬建中、杜曉十、楊燕迪、張國勇、張萌、金兆鈞、居其宏、周海宏、項陽、趙塔里木、郭文景、錢仁平、韓鐘恩、蔡良玉
顧問李西安、張弦、王次炤
編輯張寧、榮英濤、劉曉倩
特約編輯李詩原
美術編輯王子

主要成果

出版發(fā)行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人民音樂》共出版文獻18152篇。

據2020年4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人民音樂》共載文6535篇、基金論文量445篇。

收錄情況

該刊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10年版,2012-2013年版,2014-2015年版),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收錄。

影響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人民音樂》總下載2124214次、總被引43481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123、(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82。

據2020年4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人民音樂》被引量為15434次、下載量為113353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3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714名。

獲得榮譽

2009年,該刊被中國期刊協會、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聯合評選為“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期刊”。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辦刊理念

《人民音樂》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方針,貫徹中國共產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

《人民音樂》刊名字體

投稿指南

一、投稿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3—5個關鍵詞,用分號隔開。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投稿要提供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文章注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fā)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五、參考文獻的格式:1、參考專著:[序號]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參考報紙、期刊:[序號]作者。文題。報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起止頁碼(具體情況可以參照中國國家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

六、資助項目需注明資助者、項目編號。

七、投稿體例要求:以“一”“1”“(1)”作為文章層次,(1)之下以小標題方式提煉主要觀點。

八、投稿圖表要求:表格:將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圖:將圖名置于圖下方居中。表、圖內文字統一用楷體。

九、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聯絡,作者需提供聯系方式:通信地址、郵編、電話、手機、電子信箱等。

十、投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發(fā)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投稿必復。

作品評價

《人民音樂》創(chuàng)辦60年來,發(fā)表了大量重要的音樂文獻,在中國國內外音樂界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作品目錄

海納百川之樂風在南國飄沓——顧冠仁“在那遙遠的地方”作品音樂會創(chuàng)作評析徐越湘;
堅守傳統 面向世界與未來——第四屆北京傳統音樂節(jié)綜述弓宇杰;
憶恩師費老教導 創(chuàng)漢樂理論進程——費師遜廣東漢樂研究的多元視角與觀念特征黃燕;
后現代主義的回旋與啟示——2012年“秋之韻”——成都當代音樂節(jié)的綜述與感悟宋康;鄒向平;
當為“美麗中國”抒寫壯美樂章徐沛東;
情結,源自對歷史的回想和文化的考量——姚恒璐與中國當代手風琴音樂創(chuàng)作高潔;
展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