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居鎮(zhèn)位于云南省賓川縣城南部19公里處,東連州城鎮(zhèn)、賓居農場,南依祥云縣祥城鎮(zhèn),西鄰大理市鳳儀鎮(zhèn),北靠本縣大營鎮(zhèn)。南北長19.5公里,東西寬15.8公里,國土總面積158平方千米。全鎮(zhèn)屬中亞熱帶低緯高厚季風氣候區(qū),該鎮(zhèn)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特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較快,2006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950萬元。2020年,常住人口為32318人。[2]

中文名

賓居鎮(zhèn)

機場

大理鳳儀機場

面積

158平方千米

人口

32318人(2020年)

地區(qū)生產總值

16950萬元(2006年)

電話區(qū)號

0872

政府駐地

賓居村

下轄地區(qū)

賓居

車牌代碼

云L

郵政區(qū)碼

671606

地理位置

賓川縣南部

火車站

大理火車站

著名景點

大王廟

行政類別

鎮(zhèn)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地區(qū)

云南省賓川縣

民族

漢、白、彝、回、傣

特色產業(yè)

盛產冬早蔬菜、松茸等多種土特產

著名人物

樊綽

全鎮(zhèn)

10102戶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地理環(huán)境

賓居鎮(zhèn)位于賓川縣南部。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2006年)。轄賓居、毗村、楊官、龍口、石馬、龍泉、清河、烏龍壩8個行政村。鎮(zhèn)政府駐賓居,距縣城17千米。賓居公路與祥 (云)寧(浪)公路交會。賓川八景之二的“白塔曉煙”和“懸峰夕照”均在境內。 ?

交通

賓居鎮(zhèn)

賓居鎮(zhèn)交通方便:賓州公路和瓦鐵公路橫穿而過。大永高速公路瓦溪連接線橫穿賓居鎮(zhèn)。

歷史沿革

1950年屬上川區(qū),1951年設第一區(qū),1958年建賓居公社,1962年稱區(qū),1966年復改公社,1984年復稱區(qū),1988年置鄉(xiāng)。1997年,面積130.6平方千米,轄賓居、楊官、龍口、毗村、烏龍壩、石馬、龍泉、清河8個行政村。2000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2017年,面積158平方千米。

行政區(qū)劃

名稱統(tǒng)計用區(qū)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qū)號郵政區(qū)碼
賓居鎮(zhèn)532924102000云L0872671600[1]

全鎮(zhèn)賓居、楊官、龍口、毗村、烏龍壩、石馬、龍泉、清河8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12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白、彝、回、傣等14個民族。

賓居楊官龍口毗村
烏龍壩石馬龍泉清河

[郵編]671606 [2007年代碼]532924102:201賓居村 、202毗村村、 203楊官村 、204龍口村 、205石馬村 、206龍泉村 、207清河村 、208烏龍壩村

人口民族

賓居鎮(zhèn)轄8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123個村民小組。鎮(zhèn)政府所在地賓居街海拔1540米。全鎮(zhèn)有10102戶38685人,比上年減296人,減7.6‰,其中農業(yè)9771戶37749人,非農業(yè)331戶936人??側丝谥心?9497人,女19188人。出生581人,死亡222人,自然增長率9.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6人。20人以上的民族:漢族34908人,白族3137人,彝族223人,回族148人,傣族94人,傈僳族26人。少數(shù)民族3777人,占9.76%。全鎮(zhèn)土地面積130.60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積35915畝,與上年持平。其中田20054畝,與上年持平;地15861畝,與上年持平。農業(yè)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95畝。

2010年,全鎮(zhèn)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5703萬元,比上年增2583萬元,增10.05%。農民人均純收入4151元,比上年增427元,增11.47%。 ?

2021年7月6日,賓川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賓居鎮(zhèn)常住人口為32318人。[2]

文化

賓居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樊綽《云南志》幾處提到賓居,曾因博南古道穿腹而過,往來客商駐足經營,民國以來商業(yè)比較繁榮,文明古跡較多,除了歷史記載的文武廟、紅白旗時的杜文秀帥府遺址,還有保護完好的賓居清真寺,依山傍水的大王廟,景色逸人的夕照寺,青山環(huán)抱的仁慈湖,長年流水的黑樹龍?zhí)?。賓居素有“滇劇花燈之鄉(xiāng)”的美稱,共有群眾文化藝術研究會、賓居洞經古樂學會、楊官滇劇團、賓居花燈劇團、7支門球隊、37支業(yè)余演出隊等多個群團組織。每逢正月初一到十五廟會期間,商賈云集仁慈湖畔大王廟前,各種文藝演出活動豐富精彩,在旅游、休閑、觀光的同時,領略獨具特色的賓居文化,一品賓居名特小吃。

賓居鎮(zhèn)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豐富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經濟發(fā)展后勁日益增強,多種優(yōu)勢產業(yè)并存、多種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格局日益明顯。

自然資源

賓居全境地形似一張海棠葉。西、南、北三面高,有白象、大尖、水常三山環(huán)境,蜿蜒向東延伸為平壩。最高海拔3002.2米(斗頂山頂),最低海拔1500米(東火頭基西大橋),平均海拔1540米,相對高差1502.2米,垂直差異大。鎮(zhèn)內河流為桑園河上游源頭,主要河流有賓居河,西洋辣子河。賓居河流經毗村、龍口、楊官、石馬、龍泉5個村委會,匯入桑園河,直奔金沙江。有黑樹龍?zhí)丁⒋笸鯊R兩個龍?zhí)?,出水量大,還有雙墩溫泉,賓居地龍群,境內湖塘星落棋布,溝渠縱橫,河川交錯,水庫有5個,其中容水量10萬立方米以上的有4個。人工渠有濱海大溝,南大溝,沿山溝、西溝,大王廟溝、四方旦溝。

全鎮(zhèn)屬中亞熱帶低緯高厚季風氣候區(qū)。降雨少,氣溫高,日照充足,空氣干燥。顯著特點是“干”“熱”,是全縣較為干旱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年均氣溫17℃。礦藏有金銅、鐵、無煙煤,石灰石、石棉、硅藻土等?,F(xiàn)有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山區(qū),烏龍壩村委會森林覆蓋率較高。 ?

經濟

賓居鎮(zhèn)堅持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按照“三線兩片一山二廠”的生產布局建成了烤煙、桔果、蔥蒜、果松、乳牛養(yǎng)殖等七大基地。盛產冬早蔬菜、松茸等多種土特產,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財政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的改善,加快推進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2006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950萬元,財政收入達276.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682元。

賓居鎮(zhèn)立足招大商、引大資、強經濟的思路,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zhàn)略。在鎮(zhèn)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1997年香蔥加工廠負責人王國祥引進臺灣投資商,投資92萬元對蔥葉烘烤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2003年引進項目資金136萬元,建成蔥酥生產線一條,從此實現(xiàn)了從加工蔥葉到蔥片、蔥酥多種產品同時加工復合型生產模式的轉變,產品遠銷西歐、日本、臺灣、福建等地,倍受消費者青睞。香蔥廠自建立以來,對當?shù)厝罕妱?chuàng)收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對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也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001年9月賓居鎮(zhèn)黨委、政府引進福建人施有立投資186萬元建成年生產2000萬塊紅磚的閩鑫頁巖機制磚廠,建廠后效益可觀,既解決了大量剩余勞動力,又填補了賓居鎮(zhèn)內各單位及個人建設磚塊缺乏的空白。2003年6月賓居奶牛養(yǎng)殖協(xié)會負責人范國榮引進云南大理東亞乳業(yè)集團投資商投資80萬元建成鮮牛奶收購站一個,日收購鮮奶6噸,帶動了賓居乳年養(yǎng)殖的快速發(fā)展。而且,許多可行性的項目正在洽談當中,賓居發(fā)展商機無限。

社會

基礎建設

賓居鎮(zhèn)積極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鎮(zhèn)內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8所,幼兒園5所,2005年小學縣統(tǒng)測學科全縣第一。同時,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不斷完善,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固定電話安裝3150部,致富通安裝178部,手機、摩托車等通訊、交通工具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轎車、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等高檔消費已進入少數(shù)富裕農村家庭。各項社會事業(yè)全面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