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登懸劍山
云霧蒼山掩,悠然野徑尋。
懸崖垂白練,飛鳥入幽林。
誰得真經(jīng)去?空留寶劍吟。
登高方識遠(yuǎn),天地納于心。
【注釋】
作者:黃莽(山水悟道)。懸劍山:
原名二仙山。相傳麻姑道人和黃龍真人在此修仙煉丹,詳見《封神演義》。后反清名士,陳伯卿手持寶劍在此起義,改名懸劍山,山上景點(diǎn)眾多,有麻黃修身的洞穴等。【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登山野趣、寫景抒懷的五律。詩人立意深遠(yuǎn),將景語、物語、情語融匯于登高一事之中,精簡卻不失含蓄,平易卻不失韻味,值得一品。首聯(lián)“云霧蒼山遠(yuǎn),悠然野陌尋?!比趯懢皵⑹掠谝惑w,讓讀者仿佛看到蒼莽的懸劍山被團(tuán)團(tuán)云霧所遮掩,云霧繞山,山不轉(zhuǎn)云轉(zhuǎn),欲探天穹之美?!把凇弊?a class="dict" href="/azsoft/u2746612.html">一方面寫出了云霧之多之濃,另一方面反襯出懸劍山的雄偉氣勢。就在這座幽深的山林里,詩人沿著山間小路悠然地盤級而上,邊走邊觀賞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美麗神奇的景致,怡然而自得?!皩ぁ弊种Ρ憩F(xiàn)了詩人登高意在尋找著什么,到底是什么?詩人埋下了伏筆。
頷聯(lián)“懸崖垂白練,飛鳥入幽林?!敝卦趯懢?,著力表現(xiàn)懸劍山的美,美得有聲有色,美得動靜有致。詩人巧妙地選取兩地兩景,用詞精當(dāng)。懸崖處,似白練的瀑布落潭有聲,白花花的流水傾瀉而下,給這座山林帶來了生氣?!按埂北憩F(xiàn)出了瀑水的柔情,瀑布的柔美襯著山體的冷峻,山水相依。就在這幽靜的深山中,一只只飛鳥歸家棲息了,給幽林增添了許多生趣,一時間,幽林的靜被飛鳥的鳴囀啼叫所打破。當(dāng)疲倦的鳥兒棲息之時,幽林又恢復(fù)了原先的幽靜,因而詩人巧用“入”這一動詞,形象地寫出了飛鳥歸林的短暫之“動”?!坝牧帧币辉~也很好地表現(xiàn)了山之靜謐,這兒不僅是飛鳥的棲息之所,亦是尋找幽靜安寧的人們向往的心靈驛站。
頸聯(lián)“誰得真經(jīng)去?空留寶劍吟?!币栽O(shè)問形式巧妙用典,意義深刻。懸劍山地處縣境腹地,海拔不是很高,卻很有名氣,傳說是黃龍真人、麻姑道人在此潛心修身,得道成仙之所,有麻姑洞為證,故原叫“二仙山”,后因清人陳伯卿不堪清朝廷的壓迫和腐敗,率數(shù)義士聚集山上,陳為蠱惑人心,置兵書于峰頂,掛寶劍于懸崖,聲稱神書寶劍,意為聚眾造反,乃天權(quán)神授,順應(yīng)天命。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數(shù)度重創(chuàng)清兵,聲勢不同凡響,自那以后,“二仙山”就改名懸劍山。在這里,詩人的用意極其巧妙,詩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是麻姑道人、黃龍真人獲得了真經(jīng),還是起義首領(lǐng)陳伯卿?是得到天權(quán)神授的陳伯卿還是現(xiàn)在登高的人呢?如今,昔人已乘黃鶴去,只留下歷史故事后人吟誦評說。詩人立意含蓄,筆鋒一轉(zhuǎn),從原先的敘事寫景轉(zhuǎn)入議論,含蓄雋永,耐人尋味?!皩殑Α边@一意象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之下另有一番深意,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含義通過“吟”這一字眼很好地折射出來,讀來回味無窮。到底在吟誦著什么?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好作品的妙處就在于給讀者以多方位的感受和多角度的自我詮釋,而這句詩就夠讀者咀嚼的。
尾聯(lián)“登高方識遠(yuǎn),天地納于心?!笔墙?jīng)典之句,比杜甫的“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备髿?,空靈,這也就是作者既有太白之風(fēng)又兼眾家之長的藝術(shù)修為。此聯(lián)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獲得真經(jīng)的就是登上山頂之人!站得高,方能看得遠(yuǎn),眼界開闊,心境空明,塵念頓消,世間的一切爭斗都顯得無足輕重,眼里心里只有天與地,坦坦蕩蕩如天之寬,地之闊,這就是登高人獲得的人生真經(jīng)!也正是詩人所要尋找的!與頷聯(lián)相互呼應(yīng),渾然天成。結(jié)句畫龍點(diǎn)睛,使詩的主旨更為深刻。
整首詩憑視角觀其物,以形寫形,以色貌色,而得巧構(gòu)形似之妙,在心靈與風(fēng)物的交融中,隨著對現(xiàn)實自然的擁抱也就是擁抱了意念中的彼岸自然,隨著主體融入空間的自然心靈也便進(jìn)入這一時空與物象同一存在的現(xiàn)實。結(jié)聯(lián)極凝練,寫出這首詩的宗旨:山色綺麗,水光瀲滟,卻是一片自然,自能使人心靈凈化,精神超然。整首詩渾然天成,語言自然,含義深刻。詩人的表現(xiàn)手法富于變化,將寫景、敘事、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時而描寫,時而用典,時而抒懷,時而說理,將人生的豐富涵義囊括在清晨登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