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納西恒河位于印度恒河中游,因此河橫穿印度最古老的城市瓦里納西,而被命名為瓦拉納西恒河。瓦拉納西恒河是印度教沐浴和焰口圣地,是印度教圣地之一。離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后,最初講《四圣諦》、《八正道》以及度化五比丘的鹿野苑有約10公里。而且瓦拉納西的恒河是佛陀涅槃后舍利化金剛沙處,因此在佛教徒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

瓦拉納西恒河

外文名

Varanasi Ganges

地理位置

印度恒河中游

流經(jīng)區(qū)域

印度恒河中游

發(fā)展歷史

印度是文明古國之一,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這條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稱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gòu)成了恒河兩岸獨(dú)特的風(fēng)土人情。

恒河(英文:genges,印度稱:genga)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歷史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的足跡遍布恒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jīng)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恒河兩岸的人們?nèi)匀槐3种爬系牧?xí)俗。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使印度人民對恒河母親生起無限的懷想,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結(jié)。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讓圣河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yè)。

傳說故事

在印度神話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馬華特(意為雪王)的公主,為滋潤大地,解救民眾而下凡人間。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鄉(xiāng)就在對門山飄渺的冰雪王國,這與恒河之源——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加姆爾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應(yīng),愈加帶有神話色彩。加姆爾在印度語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視為神靈的,恒河水是從神靈——牛的嘴里吐出來的清泉,于是便被視為圣潔無比了。

而根據(jù)宗教傳說,恒河之為“圣水河”乃是因恒河之水來源于“神山圣湖”。恒河的上游在我國西藏阿里地區(qū)的岡底斯山,岡底斯山的東南坡有一個大而幽靜的,叫瑪法木錯湖,湖水來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見底,平如明鏡。相傳,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濕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為“神山”。濕婆的妻子烏瑪女神是喜馬拉雅山的女兒,瑪法木錯湖是濕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為“圣湖”,由于恒河水是從“神山圣湖”而來,所以整個恒河都是“圣水”。千百年來,虔誠的印度教徙長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馬拉雅山,到中國境內(nèi)的“神山圣湖”來朝圣,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災(zāi),益壽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濕婆大神的啟示。

而另一個傳說則說印度歷史上某國王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來世,請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來勢洶洶,大地難以承受,濕婆大神就站在喜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讓水從他的頭發(fā)上緩緩流下,從而減弱了水勢,既可以洗刷掉國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于人類。由此,印度教徙認(rèn)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贖罪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