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會是中國考古學界群眾性的學術(shù)團體,成立于1959年,會址設(shè)在北京。

中文名

中國考古學會

總部地址

北京

組織性質(zhì)

中國考古學界群眾性的學術(shù)團體

成立時間

1959年

成立宗旨

促進全國考古工作者之間的學術(shù)交流

發(fā)展歷史

1976年后重新籌備,于1979年4月6~12日在西安召開成立大會,并舉行第一次年會。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地60多個有關(guān)單位的代表 117人。會上,推選王冶秋、容庚、于省吾、徐中舒、商承祚、陳邦懷為名譽理事,產(chǎn)生了由64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另外為臺灣省的考古工作者保留若干理事名額)。由夏鼐任理事長,裴文中、尹達、蘇秉琦任副理事長,王仲殊任秘書長,王振鐸、安志敏、陳喬、陳滋德、張政烺、賈蘭坡、顧鐵符、宿白為常務(wù)理事。

中國考古學會

第二次年會于1980年11月17~22日在武漢舉行,與會代表95人,以“楚文化研究”為重點進行討論。

第三次年會于1981年12月8~13日在杭州舉行,與會代表123人,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和“中國古代的青瓷與青瓷窯址”為重點進行討論。

第四次年會于1983年5月9~17日在鄭州舉行,與會代表116人,以“商文化的研究與夏文化的探索”和“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為重點進行討論。第四次年會上改選產(chǎn)生了仍由64人組成的第二屆理事會(另外為臺灣省的考古工作者保留兩個理事名額),夏鼐任理事長,尹達、蘇秉琦、賈蘭坡任副理事長,王仲殊任秘書長,王振鐸、安志敏、張政烺、顧鐵符、宿白、謝辰生為常務(wù)理事。時有團體會員單位83個,其中包括省級考古文物機構(gòu)、大學考古專業(yè)(系)和地方考古學會等;個人會員737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業(yè)務(wù)水平已相當于助理研究員和講師的人員。

1985年3月,中國考古學會在北京舉行了第五次年會,圍繞中國古代都市遺址這個主題,包括中國古代城市的起源,中國古代都城的形制及規(guī)律,古代城址等問題進行了認真而熱烈的討論。

出版物有每次年會的論文集和《中國考古學年鑒》(1983年起)。

主要職責

促進全國考古工作者之間的學術(shù)交流,定期組織專題討論,推動中國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考古研究的科學水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