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

燕山亭

作品類型

托物寄情

主題

抒懷

主題

感傷

主題

哀愁

寫景

寫風(fēng)

寫景

寫雨

動物

燕子

植物

杏花

作品賞析

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yùn)。

上片先以細(xì)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xì)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人們眼前?!靶聵印比洌纫孕踊ū葦M為裝束入時(shí)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靶邭ⅰ眱勺?,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jìn)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放時(shí)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fēng)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但為時(shí)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shí),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shí)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dá)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dá)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疤爝b”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yuǎn),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山山水水,“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厥啄贤?,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shí)容易見時(shí)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diǎn)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diǎn)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崇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yùn)。[5]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覆國后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時(shí)途中,途中見杏花而托物興感而作,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3][1]

作品評價(jià)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為趙佶被俘北行見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實(shí)寫杏花。前三句,寫花片重疊,紅白相間。后三句,寫花容艷麗,花氣濃郁?!靶邭ⅰ币痪?,總束杏花之美?!耙椎谩币韵?,轉(zhuǎn)變徵之音,憐花憐己,語帶雙關(guān)。花已凋零一層、風(fēng)雨摧殘一層、院落無人一層,愈轉(zhuǎn)愈深,愈深愈痛。換頭,因見雙燕穿花,又興孤棲膻幕之感。燕不會人言語一層、望不見故宮一層、夢里思量一層、和夢不做一層,且問且嘆,如泣如訴。總是以心中有萬分委曲,故有此無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綿邈,促節(jié)繁音,回腸蕩氣。況蕙風(fēng)云:“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后主之作,皆以“真”勝者。[5]

作者簡介

趙佶,即宋徽宗(1082年-1135年),出生于汴京(今河南開封),號宣和主人、道君太上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北宋第八位皇帝, 1100年—1126年在位。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時(shí)無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趙佶為帝,次年改年號“建中靖國”。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周寶文,周興安主編 . 梨樹古韓州遺存考錄 . 長春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10 . 88 .[3] 梁海明等(原作者為清代的上疆村民) . 宋詞三百首(2009年4月第二版) : 遠(yuǎn)山出版社 ,2009-05 . 2 .[4] 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 宋詞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2008-11-01 . 1-2 .[5]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 .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 1159-1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