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天聰汗錢
天聰汗錢作為女真族的早期錢幣之一,從文字到形制均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該錢所用文字系努爾哈赤所創(chuàng)立的老滿文。由于老滿文是借用蒙文的單節(jié)拼湊而成的,它的文字結(jié)構(gòu)及語法還不完善,所以造成了讀法及字義上的歧義,因此天聰汗錢又被釋為聰汗之錢、天聰通寶等。從文字排列順序上看,也比較奇特,讀法既不是直讀、順讀,也不是旋讀、環(huán)讀,而是以左、上、下、右次序排列。其次,從形制上看,天聰汗錢完全仿明天啟錢制,邊廓較寬,有雄偉之氣,且記值記重。該錢的背文,穿孔左方為“十”,穿孔右方為“一兩”,與明天啟大錢如出一轍。此外,從鑄造方法上看,由于天聰汗錢并非采用統(tǒng)一的母錢翻鑄,因此不但文字大同小異,而且想找到兩枚面目完全相同的也非易事。同時,鑄工也不盡精美,從內(nèi)外廓看有不太規(guī)則之感。歷史

天聰汗錢
皇太極是后金開創(chuàng)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寧遠(yuǎn)戰(zhàn)敗身亡后的第二天,被推舉為后金大汗,第二年改年號為天聰。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皇太極在位18年,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戰(zhàn)陣,且極富開拓精神,積極吸收漢族文化,興利除弊,仿照明朝官制確立了封建農(nóng)奴制,使?jié)M族進(jìn)入封建社會。并鑄者滿文天:聰當(dāng)十大錢。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讀,直譯為“天聰汗之錢”。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國家,在歷史上有過不少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并鑄行過錢幣。遼沈地區(qū)是后金的發(fā)祥地,公元1627年(明天啟七年),繼承后金汗位的皇太極改元“天聰”,仿效明“天啟通寶”當(dāng)十大錢形制鑄造了老滿文“天聰大錢”。其錢文排列順序為左、上、下、右,按滿語讀作“蘇勒、哈恩(汗)、尼、幾哈”,舊漢文譯為“聰汗之錢”,現(xiàn)通譯為“天聰汗錢”或“天聰通寶”。其錢背排列順序自左而右上、下,滿語讀作“諸瓦恩(專)、額木、雅恩(煙)”,漢文譯為“十”紀(jì)值,“一兩”紀(jì)重。
鑒別
由于天聰汗錢的版別較多,地域性特征明顯,歷來收藏和研究者眾多。但對其版別名稱卻沒有共識,所見譜錄也是命名分類不清,難以對照。
首先應(yīng)該從錢文書體的大小粗細(xì)、書寫特征上進(jìn)行區(qū)別,然后是錢文所處位置的左右高低、進(jìn)退俯仰情況,其次才是形制輪廓、輕重厚薄等。在微小差別上則不必區(qū)分過細(xì)。對其級別的評定,則按所見實物及存世量之多寡,分為珍、罕、稀、少、多五等。
分類

天聰汗錢正樣版(圖1)闊緣版(圖2)
1、正樣版(圖1)直徑43.8毫米,厚2.9毫米,重29克。特點是錢文“聰”“錢”二字上下均過穿口。字體介于大、小字版別之間,亦有人稱之為“中字”。因其多見且較規(guī)范,故以此為基準(zhǔn)定名為“正樣”較確切。多見。2、闊緣版(圖2):直徑45毫米,厚3.6毫米,重36.8克。此版俗稱“閉口十”版。其錢體厚重,銅質(zhì)精良,字口清晰。“錢”字較肥,面背皆廣郭。特點是輪廓寬闊,故定名為“闊緣”。背文中“十”的兩個小三角口閉合,此現(xiàn)象絕非流通磨損所致,加之有同版存在,應(yīng)為固定版別無疑。稀見。

天聰汗錢(圖3)(圖4)(圖5)(圖6)
3、闊緣背細(xì)郭版(圖3):直徑45.5毫米,厚3.8毫米,重37.8克。此版錢文特征與闊緣版差異不大,錢背“十”的寫法完全一致。其主要區(qū)別在于背郭較細(xì),錢體亦厚重,錢徑稍大于闊緣版,故名之。稀見。4、中緣廣郭版(圖4):直徑44毫米,厚3.8毫米,重36.8克。此版錢文近于闊緣類,輪廓的寬度介于正樣與闊緣版之間,特點是面郭稍闊,故定名為“中緣廣郭”。其“錢”字較肥;背“十”的寫法稍傾斜,第一筆畫出頭,上三角口不閉合。少見。
5、大字闊“十”版(圖5):直徑42毫米,厚3.1毫米,重27克。此版為標(biāo)準(zhǔn)大字類,特點是“聰”“錢”二字較長而大,尤以“錢”字最為明顯;穿口上“汗”字尾部末筆向右上挑起,俗稱“虎尾”。其錢文粗獷大氣,背“十”闊而肥壯,故名。稀見。
6、大字平頭“汗”版(圖6):直徑43.7毫米,厚2.9毫米,重27.8克。此版歸于大字類,錢文中“聰”“錢”二字瘦長,尤其是“錢”字,起筆處幾近接連內(nèi)郭。穿口上“汗”字稍俯,第一筆畫平直,故按最為明顯特征定名。稀見。

天聰汗錢(圖7)(圖8)(圖9)
7、狹穿縮字版(圖7):直徑46毫米,厚4毫米,重41.9克。此版俗稱“小字”,形制上厚重大樣,穿口狹小,輪廓較闊。其錢文較細(xì),字體收縮,故以此定名。其“聰”“汗”“錢”三字稍過穿;背文中“十”和“兩”字尾部上翹。罕見。8、細(xì)字容弱版(圖8):直徑41毫米,厚3.3毫米,重28.4克。此版狹穿小樣,歸于小字類。錢文中“聰”“錢”二字略大干縮字版,特點是“汗”字右退,起筆短粗,“之”字左進(jìn),字小點遠(yuǎn)。從整體上看其錢文細(xì)小瘦弱,故名之。罕見。
9、背上“十”版(圖9):直徑40.7毫米,厚2.1毫米,重22.1克。此版錢文纖細(xì),書寫隨意,字體大小介于中字與小字之間,特點是穿口上“汗”字離郭。其錢徑小,重量輕,穿郭與輪廓較細(xì)。背文中“十”字在穿口上,穿右“一”“兩”字跡漫漶,故以此定名。其為天聰錢中的名譽珍品,極罕見。
價值
天聰汗錢由于存世量較少,泉界的認(rèn)知度還沒有達(dá)到普及,其市場價格因地域條件所限相差較大。在東北地區(qū)錢幣市場上一枚中等品相的“正樣”中字類天聰錢價格可達(dá)1萬元以上,少見版別且品相好的價格甚至可以翻幾倍,而在南方錢幣市場上的成交價不過8000元左右。2006年秋季北京報國寺錢幣交易會上,曾有一枚天聰錢賣出價1萬余元,因其版別少見,東北的幾位泉友聞知后,用高出一倍的價格去追尋未果,可見天聰錢的收藏升值空間仍舊很大,這主要取決于對其版別的辨識。
舊譜還載有天聰汗錢小樣當(dāng)十錢以及漢文“天聰通寶”平錢各一品,更為珍稀。但由于未見實物,故輕易不敢斷言其真?zhèn)巍?/p>
在孫仲匯、胡薇所著的《古錢圖解》中有這樣一段記述:“ 《歷代古錢圖說》 收錄一枚異版聰汗之錢,背滿文十字在穿上,據(jù)目擊此錢者講也屬偽品……”,足見天聰汗錢偽品之害早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