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花半邊蓮(學(xué)名:Lobelia terminalis C. B. Clarke),廣布于全球,大部生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中國有20種,產(chǎn)長江以南,北部絕少,有些入藥,如半邊蓮L. chinensis Lour. 有利水,消腫,解毒之功,可治蛇傷、腫毒等癥;有些供觀賞用。草本或亞灌木。

中文名

頂花半邊蓮

桔???Campanulacea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亞綱

菊亞綱(Asteridae)

桔梗目(Campanulales),近期的分類系統(tǒng)(APG)劃歸菊目。

亞目

2003年的APG II 分類法將半邊蓮科建議和桔梗科合并。

拉丁學(xué)名

Lobelia terminalis

亞科

半邊蓮亞科(Lobelioideae)

半邊蓮屬(Lobelia L.)

亞屬

類半邊蓮亞屬 Subgen. Lobelia

頂花半邊蓮

命名者及年代

C. B. Clarke

分布區(qū)域

云南

全髯組

形態(tài)特征

頂花半邊蓮圖例

一年生細(xì)弱草本,高10-20 (40) 厘米。莖上升至直立,多分枝,具棱角而無翅,生短柔毛。葉螺旋狀排列,稀疏;葉片近圓形至橢圓形,長寬近相等,6-10 (15) 毫米,兩面被短柔毛,除下部數(shù)枚幾乎全緣外,其余明顯具齒,頂端圓鈍,基部截形、亞心形或圓形;柄長1-3毫米,有毛。

頂花半邊蓮

花單生于上部苞葉腋間,形成稀疏的總狀或傘房狀花序;苞片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被毛;花梗纖細(xì),長1.5-4厘米,疏生柔毛;小苞片2枚,宿存或早落?;ㄝ嗤驳孤褷罨蚪雸A狀,長約2毫米,被細(xì)柔毛,裂片鉆狀條形,長2-3毫米,寬約0.5毫米,全緣;花冠淡紫色,長4-5 (8) 毫米,二唇形,花冠筒背部分裂達(dá)基部,無毛,上唇裂片矩圓狀條形,直立,下唇裂片矩圓形,稍短于上唇裂片;雄蕊5枚,花絲中部以上連合成筒,花絲筒部無毛,花藥管長1毫米許,背部疏被柔毛,頂端生短髯毛。蒴果倒卵狀,疏生柔毛,長4-5毫米,寬約3毫米。種子多數(shù),棕黃色,三棱狀?;ü?1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200-850米的林間潮濕地。

分布范圍

分布于中國云南南部。印度、泰國、老撾和錫金也有。模式標(biāo)本采自中南半島。

本種提示

本種近于假半邊蓮 L. hancei, 但以其近圓形的葉片,長的花梗,被毛的植株以及較長的花冠上唇裂片,而易于識別。

文獻(xiàn)來源

Lobelia terminalis C. B. Clarke in Hook. f.(1881); Danguy in Lecte.(1930); Craib(1936); E. Wimm. in Engl. et Diels(1957)*;云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qū)系研究報告(1965).

L. trigona auct. non Roxb.: Hosseus(1911); L. thorelii E. Wimm.(1929); Dort-mannia trigona var. terminalis O. Kuntze(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