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默齋(1471—1541),名浩,字有慶,廣東省潮安縣人。孫志和子,郡庠生,官將仕佐郎,為族領(lǐng)袖,歲入三萬石,慷慨好施,筑修東鳳堤等處,壽七十一,生明成化辛卯(1471年),終嘉靖辛丑。

中文名

孫默齋

別名

有慶

出生日期

1471

去世日期

1541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潮安縣

所處時代

明朝

代表作品

《廷試策》

簡介

潮州歷史上唯一的文科狀元

據(jù)《汕頭大博覽》載:“林大欽,字敬夫,號東莆,明正德六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六(1512年初)出生于海陽縣東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區(qū)金石鎮(zhèn)仙德村)。家境貧寒,靠勤奮自學(xué),博覽諸子百家。嘉靖十年(1531)到省城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為督學(xué)所贊賞,推舉給巡撫……翌年中進士,欽點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居京三年,以奉養(yǎng)老母為由,奏準(zhǔn)回歸故里。在家鄉(xiāng)桑浦山寶云巖建筑學(xué)堂,聚集鄉(xiāng)間青年,親講六經(jīng),探存心養(yǎng)性、修身立命之學(xué)。后朝廷屢次召用,辭不受命。”這印證了筆者曾在潮安金石看到的林大欽傳記,傳記稱:林大欽在少年時便聰慧過人,嗜書好學(xué),過目不忘。曾隨父上府城,坊間有蘇洵《嘉祐集》,翻閱之,愛不釋手,求父購歸,日夜研讀。接著又熟讀了蘇軾、蘇轍的文章,深得三蘇筆法,以至“操筆為文,屈注奔騰”,氣勢宛如三蘇。十六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更為困窘,但他求學(xué)之心彌切。在林廷相、林廷泰等族伯的支持下,他飽覽族伯的萬卷藏書,得以“博通子史百家”

軼事

據(jù)《汕頭特區(qū)晚報》報道,1月10日,中國郵政首次發(fā)行《拜年》郵票,郵票以兩個卡通形象的兒童為主要元素,衣著、配飾具有現(xiàn)代特點,旁邊是代表中國建筑文化的門墩,卡通形象的背后是朱漆大門,象征著富裕、殷實。門內(nèi)有照壁一方,上貼福字和剪紙風(fēng)格的羊形象。最為難得的是一副傳統(tǒng)的春聯(lián)掛于畫面左右兩側(cè),更烘托出過年的熱烈氣氛,既突出濃濃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氛圍,又與現(xiàn)代接軌。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副經(jīng)過嚴格挑選,榮登“國家名片”的春聯(lián)“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系出自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之筆。

潮州歷史上唯一的文科狀元

嘉靖十年(1531),剛滿十九歲的林大欽參加舉人考試,提學(xué)使王世芳奇其文,推薦于巡按吳麟,再試以《李綱十事》為題,其答卷被一致認為“考據(jù)詳核,詞旨凜烈,讀之覺得奕奕有生氣”,謂“是必大魁天下”。得中第六名舉人。次年(嘉靖十一年,1532)赴京會試,得中貢士,再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一日之內(nèi)寫成近5000字的《廷試策》,論說精辟,切中時弊,文字汪洋閎肆,“咄嗟數(shù)千言,風(fēng)飚電爍,盡治安之猷,極文章之態(tài)”,嘉靖皇帝欽點為一甲之首,即狀元。史稱林大欽“年二十二,對大廷”,那說的是虛齡,實際上只有二十周歲又三個月。以如此年輕的歲數(shù)奪取舉世矚目的狀元桂冠,這在中國歷史上確屬罕見,所以四百多年來備受稱道。后授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案實錄》。

三年后,因母不適應(yīng)京城氣候,又為奸相嚴嵩等嫉忌,乃告假奉母回鄉(xiāng)侍養(yǎng)?;剜l(xiāng)后,在家鄉(xiāng)附近宗山書院授徒講學(xué),暇則讀書著述,與“海內(nèi)賢士大夫時相寓書,言學(xué)問之意”。為缺少住所之親族營造屋舍,自建府第,但資金不足,工程后停頓。有在官場之友輩招他再出山,他以為官受束縛而婉拒。嘉靖十九年(1540)病逝,因哀傷過度,大病一場。嘉靖二十四年(1545)農(nóng)歷八月十二日葬母于桑浦山之麓,歸途中病卒,終年三十四歲。

眾多聯(lián)話流傳于四鄉(xiāng)六里

從流傳至今為數(shù)不少的林大欽軼事趣聞中,不少是反映他思維敏捷,善于作聯(lián)、對對子。三十三年前,筆者曾從報刊上看過兩段林大欽對對子的逸聞,其一:林大欽原名林大茂,小時候入學(xué)讀書,上課喜歡伏在課桌上打瞌睡。他的啟蒙老師葉蓁作一聯(lián)諷喻他:“困困昏昏,昏昏困困,越困越昏,越昏越困?!贝竺磳Γ骸吧浪?,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比~老師佩服他的捷智,故再以“林大茂”作出一聯(lián):“竹架滿園,豈能成林大茂?”意思是雖然滿園都是竹架,卻成不了林,更談不上大茂。林大茂即以“葉先生”應(yīng)對:“梅花魁首,何曾從葉先生?!币饧疵坊ㄊ窍扔谢ê蟛虐l(fā)葉的,所以說梅花并非由葉先發(fā)啊。至此,老師深為嘆服,故給他改名“大欽”,含大魁天下的意思。另一則是:在林大欽就讀的私塾,有一位老先生是外鄉(xiāng)人,逢年過節(jié),學(xué)生都要給先生送點東西,只有林大欽因家窮送不起東西。于是老先生就出一條意在詩外的對子:“利刀破竹,逢節(jié)重送重送?!绷执髿J語帶雙關(guān)答道:“鈍鋸分杉,遇目拖些拖些?!崩舷壬p識林大欽對詩風(fēng)趣工整,便笑著送了一塊干墨給他。

還有一副對聯(lián)曾在金石當(dāng)?shù)貜V為傳誦,說的是林大欽十五歲中了秀才之后,因生活所逼,只好挑著兩個書箱到隔鄰的銀湖村一財主家任教。雙方議明一學(xué)期的“先生金”為五兩銀子,但到了學(xué)期結(jié)束還不見財主送來薪金,只得開口討取。那財主用“銀湖院后虎耳草”索對,對上方給課金。大欽從容答以“金石宮前龍眼花”。雖是好對,財主卻欺其年幼,再次食言,反要林大欽交還伙食費。林大欽當(dāng)然意依,雙方鬧至縣衙。海陽縣令見林大欽雖年少文弱,卻秀氣聰敏,心知受屈。時值陰天,公堂案頭上點著一盞明燈??h令對大欽說:“本縣令出一個對子,你對得上,“先生金”加倍判還;若對不上,分文不得。”林大欽欣然同意??h令即說:“一支燈,審條案,分分明明,照見東西南北?!绷执髿J略加思索,脫口對道:“五兩銀,課一館,寒寒冷冷,耐過春夏秋冬?!笨h令佩服其才,遂判定財主向大欽賠禮,并加倍送還塾金。

民間傳說中,林大欽應(yīng)對的故事還很多,如以“武舞(武)起漢中”應(yīng)對“孔子生舟(周)末”;以“眉先生,須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長”應(yīng)對“眼睛子,鼻孔子,睛子(暗喻曾子)反居孔子上”;以“做戲是人,看戲是人,鑼鼓敲響人看人”應(yīng)對“錘子是鐵,砧子是鐵,火爐吹旺鐵打鐵”;以“梗蹓裝梗蝤,命夏蓮送往秋溪”應(yīng)對“南船載西瓜,被東風(fēng)打入北港”等,足見林大欽從小便聰敏過人,為潮州歷史上唯一的文科狀元當(dāng)之無愧。

名聯(lián)成為后世人家的迎春佳聯(lián)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對聯(lián)出自林大欽之筆無疑,但其由來卻流傳著幾種不同的版本。

一種說法是:潮州名人孫默齋,膝下無男,僅生三女,大女婿是明兵部尚書翁萬達,二女婿是明工部侍郎陳一松,三女婿是明嘉靖年間狀元林大欽。翁萬達、陳一松、林大欽是同學(xué),翁萬達與孫家大小姐、陳一松與孫家二小姐雖定親已久,但孫默齋以翁萬達不知茶水中有幾成水工(公)、幾成水母,陳一松不知天有多高為由,不讓他們迎娶,故他們長吁短嘆、無心讀書,林大欽知情后決心為兄解憂,親上孫府解答這兩個天大難題。機會終于來了,孫默齋生日時,叫仆人送來張請柬柬,請翁萬達和陳一松去赴宴,他們一看上面寫著:食盡牛頭肉,借刀殺豬烹,傳書人未到,有言寄丹青。翁萬達和陳一松認為柬上沒寫上時間,不去也罷。林大欽說:牛去頭成午,豬屬亥加借刀旁是刻,傳字去掉人旁就成專,言寄丹青都是請。但他是不想不想去。林大欽決定代他去,他寫了一對聯(lián):“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孫默齋一見大喜,馬上奉為上賓。林大欽中了狀元之后,這副對聯(lián)也流傳開了。

另一種說法是萬歷刻本《狀元圖考》里的一段故事:有一年恰逢翁萬達生日,林大欽書聯(lián)一對賀曰:“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闭Z意宏敞,翁曰:“狀元才也。”果然,嘉靖十一年,林大欽年方廿二,便高中狀元。他寫的這副壽聯(lián),被改作春聯(lián),不但流行潮州,而且流行全國。

還有一說:林大欽少年時當(dāng)過私塾先生。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恰好東家夫人過生日,于是請來先生撰寫春聯(lián)、壽聯(lián)。林大欽提筆沾墨,頃刻之間便寫下“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令東家夫人大喜。

時至今日,對聯(lián)出于何處,已不是很重要了。由于聯(lián)句詞意福祥、氣勢飽滿雄健,道出了過新年的喜慶氣氛和人們追求福壽的普遍心態(tài)和美好愿望而被廣為流傳,成為后世人家喜愛的迎春佳聯(lián)。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筆者認為可以理解為賀壽聯(lián),也可以新年的迎新年春聯(lián)。春回大地,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天地與人,都迎來新的開始。天地喜迎春天的萬物復(fù)蘇,而人,當(dāng)然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偠灾?,此聯(lián)將個人有限的壽命與天地?zé)o限的循環(huán)做了巧妙的聯(lián)系,將自然景象與人的美好祝愿相結(jié)合,寄予的是對人生歲月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