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州村龍船旗幟

明洪武年間,中國與琉球正式建立封貢關系。明天順六年(1462年),明英宗欽定潘榮為冊封使,出使琉球。潘榮不辱使命且在琉球盛宣朝廷威德。回朝后,英宗皇帝大悅,于天順七年(1462年)夏末秋初舉行國宴慶祝。酒宴上,英宗看到潘榮手臂上的疤痕,問其緣故,潘榮便將觀賞龍舟賽會時不慎落水一事詳細稟告,皇帝聽后有感于“水仙尊王”之靈驗,便把奉旨歸國貢船上的12面“黑地白月”旗幟,賞賜給馬州村。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皇帝能對“龍船旗”進行賜封,這是有史可查唯一的一次。馬州村將這旗幟作為該村的龍舟旗幟相傳至今。因此,每到端午時節(jié),馬州村的水仙尊王廟宇門前都會插上十二支“黑地白月旗”。

馬州村的龍舟比賽活動已有600多年歷史,去年年底馬州村龍舟賽已經(jīng)入選為漳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潘榮落水

潘榮母親姓莊,系馬洲人氏。有一年端午節(jié),她帶小潘榮回娘家,白天看劃龍舟,晚上到廟里燒香拜水仙尊王。由于人太多,小潘榮一不小心被擠進九龍江中,幸好袖口掛在一竹排上,才沒被沖走,但右手卻被竹杈劃了一大口子。由此留下一道疤。小潘榮得救后指著水仙尊王神像對大人說:是這個老爺爺把我托出水,我才沒讓水沖走!人們一聽都說:水仙王顯靈啦!是水仙王救了小潘榮。

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是中國水神之一,是貿(mào)易商人、船員的守護神。

在閩南,水仙公廟主奉的神祇共有五位,以善于治水的“大禹王”為主神,另并祀伍子胥(被陷害而自盡,遺體被吳王夫差丟入河底)、愛國詩人屈原(楚國國勢敗亡,自沉于江)、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年少渡江溺死)及李白(傳說其醉后,于水里撈月溺死)。

馬州人信奉屈原為水仙尊王。

日本古畫上的古旗

琉球博物館館藏畫上的貢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