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亭·貴族之家》是2006年8月1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屠格涅夫。

出版時間

2006年8月1日

裝幀

平裝

開本

32 開

ISBN

9787532739967

頁數(shù)

360 頁

定價

12 元

作者

(俄)屠格涅夫

譯者

戴驄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內(nèi)容簡介

長篇小說《羅亭》和《貴族之家》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名作,作品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兩部作品主人公的悲劇,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羅亭》描寫出身沒落貴族家庭、初步接受民主主義思想的羅亭,胸懷改革大志,竭力鼓吹改革的思想,一次次開始前無古人的事業(yè),但轉(zhuǎn)眼便碰得頭破血流。面對貴族少女娜塔莉婭純潔、熱烈、義無反顧的愛情,他反而猶豫、彷徨、恐懼,充分暴露了貴族知識分子的軟弱。然而,羅亭最終走上革命的道路,犧牲在巴黎的街壘之上,這一悲壯的結(jié)局又給沙皇殘暴統(tǒng)治下的俄國帶來一線希望之光?!顿F族之家》鮮明、形象地描繪了俄國貴族的興衰史。拉夫列茨基雖有遠大目標,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貴族少女的指點與拯救。然而他于迷惘之時不斷喊出的“怎么辦?”卻震動了整個俄國。

作品鑒賞

屠格涅夫作為思想家,他通過《羅亭》(1856)和《貴族之家》(1859),成功地塑造了兩個當時俄國貴族知識分子的典型,一個是《羅亭》的主人公羅亭,一個是《貴族之家》的主人公拉夫列茨基。人們把這兩位主人公稱作“多余的人”,屠格涅夫自己也稱他們?yōu)槎嘤嗟娜?。他此前還專門寫過一部小說,叫《多余人的日記》(1850)。

評論家對于“多余的人”這種藝術(shù)形象本身貶多于褒,說他們言語脫離行動,理論脫離實際,更有甚者,稱他們?yōu)椤罢Z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竊期期以為不然。在我看來,所謂多余的人實際上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俄國知識分子中的先知先覺者,他們有抱負,有學識,有見地(在社會觀、道德觀、金錢觀上),所以他們憤世嫉俗,不屑于隨波逐流,與周圍格格不入。他們的悲劇在于他們是單槍匹馬的,沒有凝聚為力量。他們充分識認自己雖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所以不得已而取退卻之路。

這種悲劇性格是有魅力的。他們激起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共鳴,尤其是在只能浩嘆世道不公、徒喚奈何的社會里。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出生于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后轉(zhuǎn)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yè),畢業(yè)后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fā)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xiàn)代人》上發(fā)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xiàn)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xiāng)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nóng)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丑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nóng)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fā)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nóng)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