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建筑指的是越南民族營造的建筑或越南風格的建筑。如同其他的越南文化一般,越南建筑擁有十分久遠的歷史。

中文名

越南建筑

建筑用途

滿足越南人民的居住要求

所屬國家

越南

著名建筑

文廟、明命陵等

概念

歷史上,越南建筑大量受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文化的影響,但隨后也漸漸發(fā)展出屬于越南的獨特風格。越南將南方的占城納入版圖之后,占婆建筑(印度風格建筑)也被納入越南建筑的大范圍之內。到了近代的法屬時期,越南國內亦建造出較多法式風格的建筑。

特點

史前時代,根據東山文化出土的銅鼓上的圖案,越南早期居民多生活在高腳屋中。現(xiàn)在,越南仍存在類似的房舍。

當中國文化開始傳入越南時,中國建筑亦開始對很多越南建筑的基本構造產生影響,塔、寺廟、公共建筑、文人及貴族的宅第、皇家的宮殿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越南建筑在接受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文化的影響之外,也具有很多自己的特點。

越南傳統(tǒng)建筑的飛檐多數(shù)比較寬大,建筑的高度較為低矮,四面有窗,這些設計往往是為了更好地降溫和通風,以適應越南本地濕熱的氣候。

越南的皇城的格局很多模仿中國皇城的格局來營建,但亦有一些例外。一個不同的例子是,順化的紫禁城擺脫了傳統(tǒng)東亞城市規(guī)劃原則中嚴格的南北走向的限制,而是沿著香江(越:S?ng H??ng/滝香*)而建(可能是出于風水學的考量),皇宮朝向東南方,其皇城的邊緣部分與河水并沒有采取截然分開的方式,而是將河水與建筑界線的關系進行了模糊化的處理,過渡自然,另外,整個順化皇城的體量比北京紫禁城小。

另外,從現(xiàn)今保存的越南古建筑來看,其多色彩和裝飾性的特點較為突出,對磚石的使用率亦比較高。

古建筑保護問題

古代越南并沒有像他們的高棉鄰國那樣涌現(xiàn)出高產的建造者,柬埔寨建有吳哥窟,而占婆人亦曾在越南南方修建了很多精美的磚塔。

傳統(tǒng)上來說,越南建筑多使用木材,因此在其熱帶多雨的環(huán)境中不容易保存。另外,又由于歷史上的戰(zhàn)爭的破壞,使得現(xiàn)今仍能保存下來的古代越南建筑數(shù)量較少。

很多古代建造的塔和寺廟現(xiàn)在仍被使用,但它們大多經過了多次重修,且這種重修很多沒有并保持建筑的原狀。在現(xiàn)代的重修中,很多現(xiàn)代建筑的元素往往被隨意的加入古建筑中,比如那些用于裝點佛像的繽紛的霓虹鹵素燈。

由于祖先崇拜的傳統(tǒng),很多古代的陵墓至今保存狀況較好,另外,一些用于紀念祖先、名人、官員的祠堂也保存較好。

現(xiàn)存的著名建筑

文廟

河內文廟內的奎文閣(越:Khuê V?n Các/奎文閣*)亦稱為“文廟-國子監(jiān)”(越:V?n Mi?u-Qu?c T? Giám/文廟-國子監(jiān)*)。始建于1070年的李朝,主要用于祭祀孔子及其四大弟子。1076年創(chuàng)建國子監(jiān)(后改名為太學堂),成為越南第一所最高學府。1802年,阮朝遷都順化,河內國子監(jiān)毀而廟存,成為只奉祀孔子的廟宇。

建筑群位于河內還劍湖西面,坐北朝南,圍墻長約一公里,紅墻綠瓦。大成門前的天光池位于院落中央,左右遍立進士碑林,共82塊。其內的主要建筑有:奎文閣、天光寺、大拜堂、正寢殿、啟貞祠等。大拜堂內有清康熙皇帝手書“萬世師表”橫匾。正殿內設有孔子供桌,供奉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塑像,兩側奉祀中越兩國先儒。

一柱寺(越:Chùa M?t C?t/ 榾*)

河內的一柱寺。又名“一柱塔”(越:Nh?t Tr? tháp/一柱塔*)、“延祐寺”(越:Diên H?u t?/延祐寺*)、“蓮花臺”(越:Liên Hoa ?ài/蓮花臺*)。

明命陵

香寺(越:Chùa H??ng/ 香*)

順化皇城建筑群

其他越南建筑

占婆建筑

美山圣地

美山的占婆廟宇采用紅色磚石建成。裝飾性的雕刻被直接刻制于磚石上。圣子修道院中第一座木制結構的寺廟建于公元4世紀末,200年后此寺廟在一場大火中被焚毀。重修時,使用了大量的更為持久耐用的建筑材料。每一代富強的占婆王朝都修建新寺廟,或對舊寺廟予以修復。從公元4世紀到13世紀,修建的寺廟總數(shù)達70余個,從而使得圣子修道院成為王國的圣地。

法國建筑

著名的建筑者

阮安

曾參與明北京紫禁城的設計和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