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柄碗蕨,植株高達數(shù)米,姬蕨科植物,產(chǎn)于臺灣(臺北)、菲律賓及南洋群島。

中文名

刺柄碗蕨

拉丁學(xué)名

Dennstaedtia scandens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亞門

真蕨亞門

薄囊蕨綱

水龍骨目

碗蕨科

碗蕨屬

刺柄碗蕨

命名者及年代

(Blume) T. Moore

分布區(qū)域

臺灣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刺柄碗蕨

種拉丁名:Dennstaedtia?scandens?(Bl.)?Moore

科中文名:碗蕨科

科拉丁名:Dennstaedtiaceae

屬中文名:碗蕨屬

屬拉丁名:Dennstaedtia

國內(nèi)分布:產(chǎn)臺灣(臺北)。

國外分布:菲律賓和南洋群島。

中國植物志:2:205形態(tài)特征

刺柄碗蕨

植物信息

植株高達數(shù)米,無限生長,攀援。根狀莖長而橫走。葉疏生,柄粗硬,淡褐色,有短刺,刺長1-1.5毫米,尖端略向下彎鉤。羽片多數(shù),一般長20-30厘米,寬8-12厘米,長圓披針形,先端漸尖,有短柄(長2-3毫米),下側(cè)腋間密生短棕毛,近對生,相距9-13厘米,三回羽狀深裂;一回小羽片12-14對,互生,幾無柄,相距約1.5-3厘米,下方基部一片最短,長2厘米,竟7-8毫米,長圓形,羽狀深裂;其余的長4-5厘米,寬1.5-2.8厘米,闊披針形或近鐮刀形,先端漸尖,二回羽狀深裂;末回羽片8-12對,長8-15毫米,寬5-6毫米,長圓形,圓頭,基部偏斜,上方略為平截,下方闊楔形,無柄,分離,羽狀深裂達中肋1/2-2/3處;裂片橢圓形,圓頭,無踞齒。葉脈羽狀分又,直達葉邊,每裂片有2-4條小脈。葉堅草質(zhì),干后褐綠色,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脈兩側(cè)密生短細毛;葉軸、羽軸和葉柄同色,上面有溝,疏生短刺,小羽軸灰綠色,下面密被短棕毛。抱子囊群圓形,生于裂片基部上側(cè)近缺刻處;囊群蓋碗形,棕綠色,無毛。

地區(qū)分布

產(chǎn)臺灣(臺北)、菲律賓及南洋群島。[1]

相關(guān)物種

頂生碗蕨Dennstaedtia?appendiculata?(Wall.)?J.?Sm.

峨山碗蕨Dennstaedtia?elwesii?Bedd.

臺灣碗蕨Dennstaedtia?formosae?Christ

薄葉碗蕨Dennstaedtia?leptophylla?Hay.

烏柄碗蕨Dennstaedtia?melanostipes?Ching

細毛碗蕨Dennstaedtia?pilosella?(HK.)?Ching

碗蕨Dennstaedtia?scabra?(Wall.?)?Moore?var.?scabra

碗蕨Dennstaedtia?scabra?(Wall.)?Moore

光葉碗蕨(變種)Dennstaedtia?scabra?(Wall.)?Moore?var.?glabrescens?(Ching)?C.?Chr.

溪洞碗蕨Dennstaedtia?wilfordii?(Moore)?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