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鯰原產(chǎn)于美國密西西比河,是大型的淡水鯰科魚類,最大個體70斤以上。80年代中期引進我國,外形介于大口鯰和鯰之間。魚類北美洲水生動物肉食性

中文名

溝鯰

體重

約2~4千克

脊索動物門

鲇形目

動物界

鯰科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亞綱

溝鯰

概述

是大型的淡水鯰科魚類

分布區(qū)域

中國、英國、法國、挪威、前蘇聯(lián)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環(huán)境

水生動物

原產(chǎn)地

北美洲

形態(tài)特征

溝鯰

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谙挛?,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后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長吻鮠體色灰白,各鰭灰黑,吻錐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對須。屬肉食性底層魚類,喜夜晚捕食。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4℃-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chǎn)卵。當年繁殖的魚苗年底可長至100-150克,次年可養(yǎng)至500克的上市規(guī)格,3齡魚的體重達1公斤。

繁殖習性

合并圖冊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層,覓食時也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冬季多在干流深水處多礫石的夾縫中越冬。長吻鮠為肉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達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齡為3年,一般為4-5年。成魚每年3-4月開始成熟,便上溯至礫石底的河水急流處產(chǎn)卵。產(chǎn)卵期為4-6月,8月左右下退。懷卵量1-10萬粒以上不等。長江的產(chǎn)卵場較集中于中游的荊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溝鯰形態(tài)圖

通常為300-500毫米,前4年生長快,后4年即減緩。壽命較長。已知的最高年齡為22齡,性成熟較遲,最小成熟年齡3齡。產(chǎn)卵期為12月至翌年1月,產(chǎn)卵時水溫2℃左右。產(chǎn)卵時選擇在冰下1-3米的沙質或砂礫質的河灘進行, 棲 息于湖泊的江鱈也洄游到河道中產(chǎn)卵。產(chǎn)卵時,雄魚首先達到產(chǎn)卵場,經(jīng)3-4天雌魚才來,雄魚多轉圈追逐雌魚,轉圈后雌雄魚分別顫動身體產(chǎn)卵排精,產(chǎn)卵活動多在夜間進行。懷卵量隨魚體的大小相差懸殊,體長340毫米懷卵量5.7萬粒,體長870毫米懷300萬粒,仔魚的孵化期長,約60天,初孵仔體長3.8-4.3毫米。兇猛肉食性魚類,且是夜食者。體長50毫米的幼魚以浮游類、毛翅類、雙翅類等的幼蟲為食。成魚完全以魚為食。幾乎無選擇性,在食物缺乏時相互殘食。

生長速度較快,為同類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常見者多為2-4公斤。在長江流域的漁獲物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中下游顯著多于上游地區(qū)。

分布區(qū)域

溝鯰

原產(chǎn)于密西西比河,現(xiàn)今主要分布于中國遼河、淮河、長江、閩江至珠江等。英國,法國,挪威,前蘇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