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士嵋(1628-1711),清初文學家、藏書家。字又湄,號秋江。江蘇京口(丹徒)人。冷氏宗譜主修者冷之彭(字春祺)同為京口始祖冷安一的第十一世孫,(均為冷安一的第六世孫冷佐的后人)。配秦孺人,無后,以堂侄冷瑑?yōu)樗茫ㄒ酂o后)。其兄之曦于明末殉難,遂絕意仕進,以圖書史詩自娛,建“江冷閣”用以藏書、著述其中。藏書達3萬卷。終身不入城市。多次主修冷氏京口宗譜。著有《江泠閣》,《集梓行》等。其淑配秦孺人名芷字端容,亦能賦詩,與士嵋道同志合,相敬如賓,白首怡怡,房帷唱和,殆亦閨中之良友也。其詩文具有漢魏風格。所游名勝,則賦詩以記。晚年,家漸貧困,寄居于焦山僧舍,四方求詩文者頗多,去世后,藏書亦散落。

中文名

冷士嵋

出生日期

1628

去世日期

1711

國籍

中國

所處時代

清朝

人物簡介

《江泠閣緒風吟》

冷士嵋(1628—1711),字又嵋,號秋江散人。明末秀才,世居丹徒鎮(zhèn)。

兄子曦,聰明好學,少有大志,因見天下大亂,棄文習武,練成百步穿楊的本領,被州官召去統(tǒng)領士兵,后入史可法部為下級軍官,在丹陽抗擊清軍犧牲。

士嵋18歲時,隨兄參加戰(zhàn)斗。義軍潰散后,身受國亡家破之苦,回到丹徒隱居,課徒為生,以圖書詩史自娛,矢志終身不入城市,不為清朝做官。清朝官吏登門拜訪,也閉門拒見。

好友張九征在吏部任職后,幾次推薦他做官,均遭拒絕。一次九征回家探親,特地拜訪勸他出山,朝廷專函招見,他都置之不理。妻子秦芷早逝,無子。

晚年貧病交迫,80余歲還在學生周開基家教書。臨終遺詩有“一生江上老,存歿義熙年”之句。

生前著有《冷江閣詩集》二十卷,《文集》四卷。

人物評價

冷士嵋傳小記

士嵋家本素封,多藏書經(jīng),亂后遂貧,授徒以自給。又筑江冷閣,著書其中。或與同志張自烈、魏禧、魏禮、宗元豫、盛遠、文點等相互贈答。嘗窮覽名勝,所至輒紀以詩,貲盡而歸。有勸之仕,他道:“吾仕無害于義,然不欲負初心也”!晚年,家益貧,無子,寄居焦山僧舍。四方求詩文者,絡繹不絕。

士嵋古詩宗漢、魏,近體祖初唐盛唐;晚年刻意學杜,多激壯之音。為文數(shù)千言立就,博辨條達,自成一家。

士嵋精通經(jīng)史,文章自成一家,特別擅長作詩,經(jīng)常與當時的文人相互唱和。他的古詩意境深遠,在清初的丹徒詩人中獨樹一幟。

人物詩文

士嵋曾應邀為一幅古代名畫《秋江獨釣圖》題詩,他反復揣摩了畫意后,扣住“獨”字,嵌進十個“一”字,這就是有名的“十一詩”,詩云:“一蓑一笠一漁鉤,一個漁翁一葉舟;一舵一帆兼一槳,一人獨釣一江秋?!?/p>

士嵋對長山情有獨鐘,曾幾上長山,在長山腳下的楊一清墓前,他作過《謁楊文襄公墓》:“古柏荒杉半偃枝,大臣盅悃使人悲。鼠虎城社生前志,桃李菁莪死口貽。四海調元瞻玉燭,百年經(jīng)濟著邊陲。蒼涼此日空山里,秋草寒榛讀墓碑?!?/p>

他也寫過《登長山》的詩,“崢嶸高嶂倚天回,落日清秋霽色開。河派九流俱北轉,江濤萬里直西來。邊聲亂下淮南郡,烽火遙連海上臺。對此登臨懷謝傅,不知誰作濟川才?!痹娎锛扔虚L山綺麗風光的描寫,又有抒發(fā)內心壯志凌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