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家河村位于寶雞市硤石鄉(xiāng)北部,寶雞市西北部。村莊北接陳倉區(qū),南連張家崖村,東與張家塄村相鄰,西靠賀家渠、車轍村。是寶雞市硤石鄉(xiāng)下屬一個行政自然村。人口381人,耕地面積1086.3畝,退耕還林面積534畝。

中文名

暴家河村

地理位置

寶雞市硤石鄉(xiāng)北部

人口

381人(2009年)

氣候類型

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

自然條件

暴家河村地處暖溫帶,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入春氣溫回升早,但冷暖變化大,常有春旱、低溫、霜凍、大風等氣象災害;夏季高溫多雨,時有明顯的伏旱。初秋多低溫、連陰雨,降溫快、光照少。晚秋多晴朗、氣候涼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干旱突出。全年光照豐富。暴家河村耕地面積1086.3畝,退耕還林面積534畝。

社會經(jīng)濟狀況

暴家河村2009年全村總戶數(shù)92戶,總人口381人。村莊原本住戶較少,解放后由其他鄉(xiāng)鎮(zhèn)少量住戶陸續(xù)搬遷而來。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機械增長人數(shù)為3-5人/年。暴家河村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較硤石鄉(xiāng)其他村莊相對較差,人均收入1300元左右。村莊距離寶雞市中心市區(qū)較遠,村民主要經(jīng)濟收入來源于進城務工或經(jīng)商,占村民總收入的2/3以上。暴家河村人口少,耕地面積大,人口居住分散,同時受到村莊經(jīng)濟限制,暴家河村民住宅還以八十年代的窯洞、土夯為主,只有部分村民在近幾年蓋起了磚房。在2002年國家政策的資助和扶持下,對全村的十幾戶人家進行搬遷,至今年年底村民基本都搬遷到公路兩旁,交通比較便利,適宜生活和居住。2008年地震后暴家河村村民房屋受災嚴重,有16戶村民參與了災后重建,并有19戶村民對自己的房屋進行了維修。

基礎設施狀況

道路系統(tǒng):暴家河村在解放后的生產道都僅僅只是供人行走的鄉(xiāng)間小道;1982年分產到戶后村上修建了第一條架子車路;2006年在黨的政策引導下,在區(qū)級部門的幫扶下修建了鄉(xiāng)村砂石路1.6公里,通組公路全長3.8公里。

給水排水:村莊給水主要是全村統(tǒng)一供應,水源為地下水,供水量基本滿足村民生活需要。村莊的污水主要隨地形順流而走大部分流入農田。

電力通信:1979年暴家河村拉上了高壓電,村上照明開始使用電燈。村莊電力電信從陳倉鎮(zhèn)引入,電壓等地10KV。2007年在村后的廟上架起了一座電信塔,解決了全村人的通信問題,現(xiàn)在家家基本都配有手機,通訊比較便利

村容村貌

目前暴家河村無公廁,新建房屋全部配套內置廁所。生活垃圾部分還田。而村莊綠化則主要是沿街、沿路的帶狀綠化和房前屋后的點狀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