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其為后世人所知更多是因為“萬年劫”事件及和棋事件。又與宮下秀洋、桑原宇久合稱為“醉鄉(xiāng)三羽烏”。此外,在1965年第21屆本因坊預選賽中與加納加德八段創(chuàng)下的31手就認輸的記錄,在一段時間內成為正式的圍棋比賽中手數最少的對局。
情節(jié)概訴
萬年劫事件日本棋院創(chuàng)立以來,采用了新的大手合(升段賽)制度。先將院內棋士分為東西兩軍,兩軍又各設甲、乙兩組。(甲組限四段以上,或三段中最佳者;乙組限初段以上)然后,東西兩軍再甲組對甲組,乙組對乙組進行對抗賽。
但在組陣之時,舊有的門戶之見及個人好惡等因素畢竟會發(fā)生作用,于是東軍方面皆是坊門及鈴木的弟子,西軍方面則盡是方圓社和瀨越一派。如此抗爭,自然同軍之人,親上加親,情同手足;異軍之人,非吾同類,勢同水火。
昭和三年(1928)的秋季,大手合排定瀨越憲作對高橋重二三段(授二子)。瀨越在此前一年半的比賽中,成績甚佳,如果此次再勝則將成為以實力升八段的第一人。這對于秀哉名人的權威顯然有重大不利之影響。為此,坊門所在的西軍(東西軍一年一易位)將士你打氣,我加油,紛紛給高橋鼓勁?!案邩蚓?,拜托了!”呼聲一時不絕于耳。可憐高橋突然成為要人,不免受寵若驚。為了應付此戰(zhàn),他閉門不出,將古往今來的二子譜幾乎打了一個遍,但仍覺準備不足。
十月十日大戰(zhàn)終于來臨,高橋搜索枯腸,果然走得甚兇。無奈瀨越棋高不止一籌,高橋負擔又過大,結果剛弈至白99手斷,黑棋已現(xiàn)敗象在線觀看棋譜。但高橋深知此局事關重大,萬萬輸不得,因此仍在頑強抵抗。但無奈瀨越優(yōu)勢之下,弈得滴水不漏,令黑棋根本無隙可乘。眼看棋局即將終了,白棋盤面領先十八、九目而且固若金湯,高橋似乎只剩投子認輸一條路了。此時,盤上唯一的變數是右邊的一個“萬年劫”,但瀨越早料到黑棋要在這作文章,于是白 275、277不惜自填二目補凈最后的劫材。這樣,高橋就只好束手就擒了。
誰知高橋橫了心,偏要頑抗到底。黑302后,盤上只余單官了,當時日本棋院尚無圍棋規(guī)則之擬定,但傳統(tǒng)的不成文法,單官是不必收也不應收的。瀨越見高橋仍正襟危坐,毫無認輸之跡象,不由光火起來,便走了一手單官。直到單官收盡了,高橋仍然不肯投降。氣得瀨越臉色鐵青,把棋罐一頓,說道:“真是咄咄怪事!”
大手合原有仲裁之設,三位仲裁人中,秀哉名人遠行未歸,中川八段臥病在床,只有巖佐圭在場。他聞聲趕來,審視盤面后,對高橋道:“高橋君,請粘劫終局!”不料高橋借右邊有劫,堅持尚未終局,四周棋士都走攏來,于是東西兩軍棋士,各維護本軍,你一言,我一語,年余積憤,借此發(fā)泄,甚至由吵罵而大打出手起來,亂得不可開交。
巖佐圭威望不足,西軍根本不受其指揮,只得當場宣布:“此事如何處理,待名人回來再行定奪!”
過了數日,秀哉名人回來,巖佐圭自然向他報告。又將此局照譜擺了一遍,擺到收單官時,秀哉道:“本局自是白棋領先,但收單官未免逸出傳統(tǒng)弈理之外,恐怕已無勝負可言了吧?”
仲裁宣布之后,東軍棋士當然不服,群情激昂,全體退出比賽,秋季大手合竟為之停頓了.平心而論,高橋之強詞奪理,乃為不爭之事實。糟就糟在瀨越先走了單 官,如黑302手后,瀨越即宣告終局,則黑棋再無歪理可講。由于日本棋士從來不收單官,所以瀨越此舉,無異畫蛇添足,弄得無以自解。
最后,大倉副總裁出面打圓場,裁決為“至黑 302止的結果,可認為白勝。但之后,黑棋也沒有輸?!边@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奇妙說法,但迫于形勢,東西兩軍也只得妥協(xié)了。
經此一來,大倉深感東西對抗賽弊病之嚴重,弄不好日本棋院講再次分裂,于是第二年便取消東西對抗的團體賽。從此大手合便成了現(xiàn)在以個人升段為中心的大手合比賽。不久,日本棋院圍棋規(guī)則,也在“萬年劫”事件的推動下,制定出來了。
此事充分的表現(xiàn)出圍棋日本規(guī)則的局限及舊有圍棋觀念對圍棋發(fā)展的束縛。
和棋事件大約在昭和10年(1935)左右,《東京日日新聞》(現(xiàn)在舉辦本因坊戰(zhàn)的《每日新聞》的前身)主辦了一次由日本棋院低段和年青棋手參加的淘汰賽。當時,半目貼目制尚未誕生,所以在比賽中經常出現(xiàn)和棋。在淘汰賽中,一旦出現(xiàn)和棋,就必須重賽;此外,對局雙方也將獲得報社頒發(fā)的另一筆對局費。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局棋譜如同一件棋手們用血汗?jié)茶T成的藝術品,至少得付點工本費吧。
然而,當時日本棋院有兩個棋士卻根據這種賽制想出一條生財的“妙計”來:既然重賽有對局費可拿,何不盡可能地撈它一把?這兩位棋士的姓名從來沒有被公開過,只知其中一人的姓氏拼法的開頭是“T”,另一人的姓氏拼法的開頭是“I”。當T棋士與I棋士在淘汰賽中相遇時,兩個腦袋一湊,一連下出了二局和棋。故意下出來的和棋總會有痕跡,瞞不過明眼人。花錢買了二局假棋,《東京日日新聞》為此大為光火,一狀告進了日本棋院。棋院當局大吃一驚,立即傳來當事人T棋士與I棋士,給予嚴重警告。二人嚇得趕緊跪下求饒,向棋院保證今后一定認真對局。
果然,下第三局時二人全力以赴,雙方頻頻長考,爭奪激烈。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惡戰(zhàn)的結果竟又是一局和棋!
《東京日日新聞》極為憤怒,向日本棋院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棋院采取必要措施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第三局和棋并不是故意做出來的,棋院無法懲處兩位棋士。
日本棋院當局召集院內要人聚在一起討論了幾次,終于作出決定:今后在淘汰制的新聞棋戰(zhàn)中采用半目貼目(規(guī)定先相先(一段之差)執(zhí)黑貼2目半,分先執(zhí)黑貼4目半,等等)。
當時日本的職業(yè)棋士人數很少,找出那兩人來并不困難。姓氏開頭是“T”的棋士有二人:高川格(Takagawa Kaku)和高橋重行(Takahashi Shigeyuki),姓氏開頭是“I”的只能是井上一郎(Inoue Ichiro)。很難想象后來九連霸“本因坊”的高川格會做出這種騙取對局費的下作勾當來,所以“T”棋士必定是高橋重行。
想來此人在棋品上應是素有惡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