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

產(chǎn)貴州(羅甸)、廣西西北部。生于山坡路旁巖石上,海拔400—9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貴州羅甸縣。

中文名

白花蛛毛苣苔

拉丁學(xué)名

Paraboea glutinosa

植物界

長(zhǎng)蒴苣苔族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苦苣苔科

蛛毛苣苔屬

命名者及年代

(Hand.-Mazz.) K. Y. Pan

分布區(qū)域

廣西,貴州

形態(tài)特征

白花蛛毛苣苔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zhǎng)4.5-6厘米。莖圓柱形,高達(dá)40厘米,被灰褐色蛛絲狀綿毛。葉對(duì)生,具葉柄;葉片狹長(zhǎng)圓形,長(zhǎng)5.5-14厘米,寬1.7-4.5厘米,頂端鈍,基部逐漸下延成柄,近全緣,上面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氈毛,側(cè)脈每邊11-14條,在下面明顯隆起;葉柄長(zhǎng)3-5厘米,密被淡褐色氈毛。二歧聚傘花序成傘房狀,頂生和成對(duì)腋生;花序梗及花梗均被蛛絲狀綿毛,果期變近無毛;苞片2,狹長(zhǎng)圓形,長(zhǎng)3-5毫米,寬1-2毫米,下面密被淡褐色氈毛;花梗細(xì)長(zhǎng),長(zhǎng)1-2厘米,被柔毛至近無毛?;ㄝ?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長(zhǎng)圓形,長(zhǎng)1.8-2毫米,寬0.5-0.7毫米,頂端鈍,全緣,無毛?;ü诎咨?,長(zhǎng)1.1-1.3厘米;筒長(zhǎng)5-6毫米;檐部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短,2裂,裂片相等,半圓形,長(zhǎng)2-3毫米,下唇3裂,裂片近相等,長(zhǎng)圓形或近圓形,長(zhǎng)2.5-4.5毫米,有時(shí)中央裂片稍長(zhǎng)。雄蕊2,長(zhǎng)8-10毫米,花絲著生于花冠近基部,無毛,長(zhǎng)7-9毫米,中部膨大,下部細(xì)瘦,與膨大部分成鉤狀,花藥大,狹長(zhǎng)圓形,兩端尖,長(zhǎng)約3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連著,藥室匯合;退化雄蕊2,長(zhǎng)1.2-2毫米,著生于距花冠基部1.5-2毫米處。雌蕊無毛,長(zhǎng)7-8毫米,子房狹長(zhǎng)圓形,長(zhǎng)4-5毫米,直徑不及1毫米,花柱細(xì),上部略彎曲,長(zhǎng)3-4毫米,柱頭1,頭狀。蒴果未見?;ㄆ?-7月。

分布范圍

白花蛛毛苣苔產(chǎn)貴州(羅甸)、廣西西北部。生于山坡路旁巖石上,海拔400-9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貴州羅甸縣。

主要價(jià)值

全草:用于吐血,浮腫,痢疾,陰挺,跌打損傷,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