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脈半蒴苣苔是葉干時紙質(zhì)或厚紙質(zhì),它的邊緣全緣或具少數(shù)鋸齒,兩面通常無毛,稀,它產(chǎn)于廣西、貴州南部和云南東南部。

中文名

疏脈半蒴苣苔

唇形目

二名法

Hemiboea cavalerie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拉丁學(xué)名

Hemiboea cavaleriei var. paucinervis

苦苣苔科

半蒴苣苔屬

疏脈半蒴苣苔

命名者及年代

W. T. Wang et Z. Y. Li

分布區(qū)域

廣西,貴州,云南

亞綱

合瓣花亞綱

基本資料

疏脈半蒴苣苔

種中文名:疏脈半蒴苣苔

種拉丁名:Hemiboea cavaleriei Lévl. var. paucinervis W.T.Wang & Z Y Li ex Z Y Li

種別名:水泡菜(云南),巖萵苣、尿猴草(廣西)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屬中文名:半蒴苣苔屬

屬拉丁名:Hemiboea

海 拔:260-16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xué)報

中國植物志:69:288

英文植物志:18:297

組中文名:半蒴苣苔組

組拉丁名:Sect.Subcapitatae

族中文名:長蒴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Didymocarpeae Endl.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tài)特征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于:葉干時紙質(zhì)或厚紙質(zhì),邊緣全緣或具少數(shù)鋸齒,兩面通常無毛,稀于葉面疏生短柔毛,側(cè)脈較稀疏,每側(cè)4—8(—9)條;花藥近圓形,腹面完全連著或上方連著;退化雄蕊2,稀為3。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廣西、貴州南部和云南東南部。生于海拔260—1600米山谷林下石上。亦見于越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