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邊居行》是南北朝詩人鮑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代邊居行

少年遠(yuǎn)京陽,遙遙萬里行。

陋巷絕人徑,茅屋摧山岡。

不觛車馬跡,但見麋鹿場。

長松何落落,丘隴無復(fù)行。

邊地?zé)o高木,蕭蕭多白楊。

盛年日月盡,一去萬恨長。

悠悠世中人,爭此錐刀忙。

不憶貧賤時(shí),富貴輒相忘。

紛紛徒滿目,何關(guān)慨予傷。

不如一畝中,高會(huì)挹清漿。

遇樂便作樂,莫使候朝光。

作者簡介

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yuǎn),東海(今江蘇漣水北)人,出身貧寒。元嘉十六年(439年),為了謀求官職而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xiàn)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劉義慶病逝而失職在家閑居,歷任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后晉安王劉子勛與宋明帝爭奪皇位,劉子頊舉兵響應(yīng),兵敗,鮑照也為亂軍所殺。擅長七言歌行,語言勁健,感情充沛,形象鮮明,發(fā)展了七言詩歌,對唐代李白、高適等人的創(chuàng)作有一定影響。今存《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