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與機制設計》是一部由Y.內拉哈里創(chuàng)作的圖書,由曹乾翻譯,于2017年4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品包含了博弈論與機制設計的討論,在邏輯體系上由淺入深,先從博弈論的基礎知識展開,進一步一般化到一般的機制設計,能夠把學生一步步帶入到最前沿的理論研究領域。[1]

中文名

博弈論與機制設計

作者

Y.內拉哈里

定價

69.80

語言

簡體中文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開本

16開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0-24209-5

出版時間

2017年04月19日

內容簡介

博弈論已涉足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學科的很多新興應用領域。目前已有一些關于博弈論的優(yōu)秀教材,但將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以及機制設計同時呈現的教材并不多見,而這正是本書的最大特色。

首先,本書主要針對工程科學領域的讀者,同時也強調基于應用的計算機科學。其次,本書納入了機制設計板塊,而大多數教材著重介紹博弈論。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非合作博弈論(第2~13章)、機制設計(第14~24章)、合作博弈論(第25~31章)。另外,下列三章相對獨立:第1章是導論,第32章是結束語,第33章給出了數學知識準備。每一章都以動機和中心思想開篇,以小結和參考文獻收尾。每一章的小結主要列舉重要概念和知識點,參考文獻主要用于指引讀者進一步考察。每章結尾處都給出了一組習題,其中個別題目是編程題。

作者簡介

Y.內拉哈里(Narahari)目前任教于印度科技學院計算機與自動化系。近十年來,他的研究重點是計算機科學與微觀經濟交叉領域的問題。他尤其關注博弈論和機制設計在拍賣、電子商務、多智能體系統(tǒng)以及社會網絡中的應用。在這些領域以及其他領域,內拉哈里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學術論文。他的很多學生獲得過最佳博士(碩士)論文獎。他是專著《網絡經濟學中的博弈論問題與機制設計解》(Game Theoretic Problems in Network Economics and Mechanism Design Solutions, Springer,London,2009)的第一作者。他也是《自動化制造系統(tǒng)的績效模擬》(Performance Modeling of Automa- 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Prentice Hall, USA,1992)這本廣受好評的著作的共同作者。Y.內拉哈里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學會的認可,也獲得了多項科研基金贊助。

章節(jié)目錄

第1章 引言與概覽 1   1.1 博弈論:策略互動科學 1   1.2 當前趨勢和現代應用 6   1.3 本書結構 11   第1部分 非合作博弈論   第2章 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 17   2.1 策略型博弈 17   2.2 偏好 18   2.3 效用 19   2.4 理性 19   2.5 智能 21   2.6 博弈分類 23   2.7 小結與參考文獻 24   第3章 展開型博弈 27   3.1 例子 27   3.2 展開型博弈:定義 29   3.3 將展開型博弈轉換為策略型博弈 32   3.4 小結與參考文獻 34   3.5 習題 35   第4章 策略型博弈 37   4.1 基本知識 37   4.2 同時行動情形下的硬幣配對 38   4.3 石頭剪刀布 39   4.4 BOS博弈 39   4.5 協作博弈 40   4.6 囚徒困境博弈 40   4.7 公司兩難博弈 41   4.8 公司兩難博弈:非對稱版本 42   4.9 雙寡頭定價博弈 42   4.10 公地悲劇 43   4.11 帶寬共享博弈 43   4.12 密封拍賣 44   4.13 庇古網絡博弈 44   4.14 布雷斯悖論博弈 46   4.15 小結與參考文獻 47   4.16 習題 49   第5章 優(yōu)勢策略均衡 50   5.1 強優(yōu)(劣)勢 50   5.2 弱優(yōu)(劣)勢 51   5.3 極弱優(yōu)(劣)勢 52   5.4 優(yōu)勢策略均衡的例子 52   5.5 小結與參考文獻 55   5.6 習題 56   第6章 純策略納什均衡 57   6.1 納什均衡概念 57   6.2 純策略納什均衡的例子 60   6.3 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的博弈 63   6.4 納什均衡的解釋 65   6.5 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的情形 67   6.6 最大最小值和最小最大值 68   6.7 展開型博弈的均衡 71   6.8 小結與參考文獻 73   6.9 習題 75   第7章 混合策略與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79   7.1 混合策略 79   7.2 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81   7.3 混合策略的性質 82   7.4 策略組成為混合策略納什均衡的必要充分條件 84   7.5 混合策略中的最大最小值與最小最大值 89   7.6 混合策略中的優(yōu)(劣)勢 90   7.7 小結與參考文獻 93   7.8 習題 95   第8章 效用理論 99   8.1 為何需要效用理論 99   8.2 馮·諾依曼-摩根斯坦效用理論公理 101   8.3 馮·諾依曼-摩根斯坦定理 104   8.4 仿射變換 106   8.5 計算馮·諾依曼-摩根斯坦效用 107   8.6 參與人的風險態(tài)度 108   8.7 小結與參考文獻 110   8.8 習題 111   第9章 矩陣博弈 112   9.1 矩陣博弈的例子 113   9.2 矩陣博弈中的純策略 114   9.3 鞍點與純策略納什均衡 115   9.4 矩陣博弈中的混合策略 117   9.5 最小最大定理 122   9.6 小結與參考文獻 124   9.7 習題 125   第10章 納什均衡的存在性 128   10.1 對應以及不動點定理 129   10.2 納什均衡是不動點 130   10.3 純策略納什均衡存在性的充分條件 131   10.4 納什定理 133   10.5 施佩納引理 134   10.6 從施佩納引理到布勞威爾不動點定理 138   10.7 使用布勞威爾不動點定理證明納什定理 141   10.8 無限博弈的納什均衡存在性 143   10.9 小結與參考文獻 144   10.10 習題 145   第11章 納什均衡的計算 147   11.1 支撐與納什均衡 147   11.2 有限策略型博弈納什均衡的一般算法 148   11.3 計算納什均衡:一個例子 150   11.4 小結與參考文獻 154   11.5 習題 156   第12章 納什均衡計算的復雜性 158   12.1 納什問題與布勞威爾問題 158   12.2 PPAD類 159   12.3 納什問題是PPAD-complete問題 161   12.4 一些觀察 162   12.5 小結與參考文獻 163   第13章 貝葉斯博弈 165   13.1 伴隨不完全信息的博弈 165   13.2 貝葉斯博弈的例子 168   13.3 類型代理表示法與澤爾騰博弈 169   13.4 貝葉斯納什均衡 172   13.5 優(yōu)勢策略均衡 173   13.6 小結與參考文獻 175   13.7 習題 175   第2部分 機制設計   第14章 機制設計導論 179   14.1 機制設計:常見例子與歷史 179   14.2 機制設計環(huán)境 183   14.3 直接機制與間接機制 185   14.4 社會選擇函數的例子 186   14.5 小結與參考文獻 192   14.6 習題 193   第15章 通過機制實施社會選擇函數 194   15.1 通過直接機制實施社會選擇函數 194   15.2 通過間接機制實施社會選擇函數 198   15.3 機制誘導出的貝葉斯博弈 201   15.4 通過機制實施社會選擇函數 202   15.5 小結與參考文獻 204   15.6 習題 205   第16章 激勵相容與顯示原理 206   16.1 激勵相容 206   16.2 優(yōu)勢策略均衡的顯示原理 208   16.3 貝葉斯納什均衡的顯示原理 209   16.4 社會選擇函數的性質 210   16.5 小結與參考文獻 212   16.6 習題 213   第17章 吉伯德-薩特思韋特不可能性定理 216   17.1 引言 216   17.2 吉伯德-薩特思韋特定理 218   17.3 吉伯德-薩特思韋特定理 221   17.4 阿羅不可能定理 225   17.5 小結與參考文獻 229   第18章 維克瑞-克拉克-格羅夫斯機制 231   18.1 擬線性環(huán)境 231   18.2 格羅夫斯機制 237   18.3 克拉克機制(關鍵人機制) 240   18.4 VCG機制的例子 240   18.5 小結與參考文獻 244   18.6 習題 245   第19章 擬線性環(huán)境中的機制設計空間 247   19.1 格羅夫斯機制與嚴格預算平衡 247   19.2 克拉克機制與弱預算平衡 248   19.3 個體理性 250   19.4 VCG機制與個體理性 251   19.5 dAGVA機制 253   19.6 擬線性環(huán)境中的機制設計空間 257   19.7 線性環(huán)境 258   19.8 小結與參考文獻 259   19.9 習題 260   第20章 拍賣 262   20.1 拍賣類型與合意性質 262   20.2 經典機制:一件不可分割的商品的拍賣 264   20.3 第一價格密封拍賣和第二價格密封拍賣的收入等價性 266   20.4 收入等價定理 268   20.5 組合拍賣 271   20.6 小結與參考文獻 273   20.7 習題 274   第21章 最優(yōu)機制與邁爾森拍賣 276   21.1 最優(yōu)機制 276   21.2 邁爾森最優(yōu)拍賣 277   21.3 有效率的最優(yōu)拍賣 282   21.4 小結與參考文獻 283   21.5 習題 284   第22章 贊助搜索拍賣的機制設計 285   22.1 贊助搜索拍賣 285   22.2 作為機制設計問題的贊助搜索拍賣 286   22.3 廣義第一價格(GFP)機制 289   22.4 廣義第二價格(GSP)機制 289   22.5 維克瑞克拉克格羅夫斯(VCG)機制 290   22.6 最優(yōu)(OPT)機制 292   22.7 小結與參考文獻 298   22.8 習題 299   第23章 在事后納什均衡中實施社會選擇函數 300   23.1 社會選擇函數的實施:多個均衡的情形 300   23.2 在納什均衡中實施社會選擇函數 301   23.3 社會選擇函數的可實施性:完全信息環(huán)境 304   23.4 小結與參考文獻 306   第24章 機制設計的其他議題 308   24.1 優(yōu)勢策略激勵相容的特征 308   24.2 BIC規(guī)則的優(yōu)勢策略實施 309   24.3 相互依賴的價值 309   24.4 其他形式的實施 310   24.5 當前重要議題 310   24.6 機制設計中的計算議題 311   24.7 小結與參考文獻 311   第3部分 合作博弈論   第25章 相關策略與相關均衡 317   25.1 伴隨合同的博弈 318   25.2 相關策略 319   25.3 伴隨溝通的博弈 322   25.4 相關均衡 325   25.5 小結與參考文獻 327   25.6 習題 328   第26章 兩人議價問題 331   26.1 納什規(guī)劃 331   26.2 兩人議價問題 332   26.3 納什公理 334   26.4 納什議價解 336   26.5 納什議價定理的證明 338   26.6 平等主義解和效用主義解 342   26.7 小結與參考文獻 344   26.8 習題 345   第27章 伴隨可轉移效用的聯盟博弈 347   27.1 多人合作博弈 347   27.2 伴隨可轉移效用的博弈 350   27.3 伴隨特殊結構的TU博弈 354   27.4 成本博弈 358   27.5 小結與參考文獻 358   27.6 習題 359   第28章 聯盟博弈的核 361   28.1 核:定義與例子 361   28.2 博弈何時有非空的核 366   28.3 凸博弈的核 369   28.4 成本博弈的核 370   28.5 小結與參考文獻 370   28.6 習題 372   第29章 夏普利值 374   29.1 夏普利公理 375   29.2 夏普利定理與例子 377   29.3 夏普利定理的證明 380   29.4 夏普利值的其他發(fā)展方法 383   29.5 凸博弈的夏普利值 384   29.6 夏普利舒比克權力指數 385   29.7 班茨哈夫指數 386   29.8 小結與參考文獻 387   29.9 習題 388   第30章 合作博弈論中的其他解概念 391   30.1 穩(wěn)定集 391   30.2 議價集 393   30.3 內核 396   30.4 核仁 397   30.5 蓋特利點 398   30.6 小結與參考文獻 399   30.7 習題 401   第31章 穩(wěn)定匹配 402   31.1 匹配問題 402   31.2 匹配算法 403   31.3 市場匹配 407   31.4 小結與參考文獻 408   31.5 習題 408   第32章 結束語   410 32.1 本書目的 410   32.2 進一步探索 411   32.3 小結與參考文獻 412   第33章 數學知識準備 414   33.1 概率論 414   33.2 線性代數 416 3   3.3 線性規(guī)劃與對偶 417   33.4 數學分析 419   33.5 計算復雜類 422   33.6 小結與參考文獻 424   索引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