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圍是普寧市梅塘鎮(zhèn)安仁村的一個自然寨,屬于安仁九社中的下厝社。

地理位置

普寧市梅塘鎮(zhèn)

正文

城圍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朝廷析潮陽的洋烏、氵戎水、黃坑三都之地新置普寧縣,縣署初寄設于貴嶼民舍中,不久后于黃坑都厚嶼處建洪陽城為縣治。萬歷十三年(1585),潮州知府郭子章就厚嶼新城池“遇水潦則泛溢成巨浸”,采納“厚嶼當遷”之議,并親自來到普寧,與地師曾鶴翁相中榕江之東岸今安仁和仙耘交界一帶地方為縣治新址,后由知縣阮以臨主持開工營建,因建城處“平衍高阜”,故稱大埔城,但終未建成。大埔城遺址即今安仁村的城圍寨,現(xiàn)存有繞寨的土城基,殘高約3米,寬3-5米,形成170*170米的正方形,土城外舊時所挖的護城河現(xiàn)為小溪和寨前池,最寬有8米左右。

清乾隆《普寧縣志·風土志·古跡》中有載:初議遷治,太守郭青螺親詣普地與地師曾鶴翁擇安仁風氣環(huán)聚,山水險阻,可以建城,已營度周遭,以升任未及就緒。其后知縣阮以臨見厚嶼地形洼下,思改縣治。因檢青螺《潮陽雜志》已紀此一節(jié),乃身自相度安仁,至新壇埔得平衍高阜地移區(qū),建筑土城,后不果,其基尚存。

城圍寨,位于安仁村最北部,其與周邊新拓建的樓房局等合為城圍自然村。

正方形的大埔城舊址中,有坐北朝南而大小新老不一的三處寨場,東側寨是新寨,有五街九座,前座為四點金,后為下山虎;西側寨圍是老寨,有三街五座兼左右后圍厝,內(nèi)埕前設有朝南寨門,寨內(nèi)中街主座為三間二進式的會祖祠。老寨后側有三街四座的一處新寨圍。城圍前有一口大池塘,左右后的土城基上現(xiàn)種著竹子,頗為茂密,寨后有一條小溪河(后河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