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介:

是中國隋代與唐代科舉考試制度的一種,是通過“解試”與“省試”等考試之后所遭遇到的第三層級的考試,由吏部主辦,又稱為“

關(guān)試

”。通過釋褐試的人就會被授予官職。

士子經(jīng)禮部試及第,成為進士,僅取得做官資格。至於正式授官,須再經(jīng)吏部釋褐試,中式者授以官職,不及格者須過三年再試。

標準:

釋褐試的標準有四:即身,言,書,判。

「身」指觀考生的樣貌,必須儀表端正。

「言」指觀考生的言辭,必須善於辭令。

「書」指考生的書法,為官常書寫公文,故文筆及書法須佳。

「判」指憑案例考識見,由於古代行政與司法不分,地方官須兼理獄訟,故須有判斷能力。

六品以下官員(包括京官及地方官)由吏部選用,五品以上官員,則經(jīng)宰相商議及皇帝批準后任命。因此,唐代科舉制已具規(guī)模??荚嚳颇?,日期及程序皆有明確規(guī)定,較漢魏有很大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