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胎釉

故宮藏明天啟青花羅漢圖爐
瓷胎均由全白高嶺土制成,胎質(zhì)完全瓷化。胎體繼承了萬歷朝的特點,大件器物胎質(zhì)較粗糙,胎體粗重,器形不太規(guī)整。釉面玻璃質(zhì)感不如前朝,釉色白中微帶青,有個別釉面灰暗、粗糙。文物青料

故宮藏明天啟青花出戟花觚
天啟朝采用石子青鈷料,青花顏色多種多樣,有萬歷時的淡描青花,亦有純凈艷麗與濃郁的色調(diào)??傊?,具有明清之際過渡時期的特色。一些青花器物(主要是民窯瓷)有濃郁的東鄰日本風格(即所謂的古染付瓷)。流行別具一格的兩支筆的分水(混水)繪瓷技法,與當時青花料色十分配合,看上去別有情調(diào)。天啟官窯青花極為罕見,常見多為民窯產(chǎn)品—其繪紋草率寫意,青花暈散或帶有濃褐現(xiàn)象,很像清初青花瓷,而民窯中青花精品,繪畫別致,工藝精細尤為別致可愛。此時期青花顏色可分4種:(一)繼承萬歷傳統(tǒng),呈色穩(wěn)定,為鮮艷的淺藍色,但己有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類似清初青花顏色。
(二)青花色澤清談,青中泛淺灰色,呈色穩(wěn)定,繪圖工整,線條纖細。淡描技法與萬歷晚期如出一轍。還有更淺淡者。
(三)青花呈色不穩(wěn)定,有暈散現(xiàn)象,紋飾的線條與釉面呈熔融現(xiàn)象,類似永宣青花,但沒有永宣那種入木三分、深入胎骨的剛健之風。此類青花多為佛前供器。
(四)青花色調(diào)濃重,泛藍黑或灰黑色的,多見于胎體厚重的青花器上。彩瓷及寫款上。其釉面多數(shù)稀薄且泛青色。
以上4種呈色,前兩種屬標準官窯青花,后兩種多見于民窯青花。
文物造型
天啟青花瓷大致可分為四類:傳統(tǒng)的官窯器、寺廟用供器、國內(nèi)外市場的日用瓷器、日本市場訂制的外銷瓷。造型主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細;大件器物少見,規(guī)整度略差。
器形有:貫耳瓶、菱形瓶、花觚、爐、香盒、罐、碗、盤、杯、壺、筒瓶、龍鈕鐘、燭臺、凈水盂、缽等;出口日本的日用瓷多為四方、六方、八方、花口、斜方、扇面式、海棠式、菱花式等各種造型。
文物紋飾

故宮藏明天啟仿成化款青花兔紋花口盤
官窯器繪畫手法大多采用“雙勾混水”,線條流暢,類似淡描青花。畫風豪放簡練,簡筆寫意,十分清爽,一改萬歷時繁滿的凌亂布局,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并為后代青花開啟一代良風。其紋飾也顯露出受日本風格的影響。天啟民窯此時逐漸擺脫官窯的束縛,向其他藝術領域借鑒和尋求創(chuàng)新圖案及紋樣,當時的江南地區(qū)和安徽新安地區(qū)活躍著許多文人畫家和版刻家,大量的畫譜和刻印作品影響了景德鎮(zhèn)的陶瓷藝人。青花瓷大量采用各種畫譜為藍圖和版畫插圖,有大量的小說、戲曲故事,構圖布局明顯是繼承了新安畫派。繪畫風格以寫意為主,筆意無力,畫工草率,布局簡單。有大量的簡筆寫意畫,線條粗獷豪放。畫法多為單線平涂,初創(chuàng)皴染法來描繪山水人物,稱為“山石皴染分水法”,這種繪畫技法以致影響到清初的繪畫風格,孕育了康熙時期的“青花分五色”技法。
紋飾題材較常見的有:臨江獨釣、板橋歸人、山莊屋宇、八仙、羅漢、吉象、牧童騎牛、雙鹿、雙獅戲球、人物仙鶴、白兔、葡萄、梅花、纏枝花卉、桃猿圖、高僧圖、仙人乘槎圖等,還有一些是畫詩相配。
民窯青花紋飾中有一些特殊之處,如人物腳下畫鏈狀紋,器心畫魚、蟹,碗心靈芝托“喜”字或“壽”字紋飾,靈芝成菱米狀(萬歷靈芝呈橢圓形),碗心蓮花托“壽”字紋飾。
天啟青花瓷中的人物紋飾比較具有時代特點,歷史人物圖紋飾較常見,這一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得社會更加動蕩,大明王朝正在風雨中飄搖,陷入內(nèi)憂外患、窮途末路的境地。官窯的幾乎停頓使得大部分制瓷技工涌向民窯,民窯相對寬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使得青花瓷工匠可以自由發(fā)揮自己所擅長的繪畫內(nèi)容,更易吸取當時文人繪畫的影響,對于青花瓷人物紋飾題材的選擇便是這種自由性開放現(xiàn)狀的產(chǎn)物。
人物紋飾的內(nèi)容有嬰戲圖、歷史人物畫、戲曲小說人物畫、神話傳說人物類、人物山水畫等幾類。
嬰戲圖是貫穿明末清初瓷器的主要紋飾之一。描述天啟時期嬰戲紋的內(nèi)容特點,需要與宣德時期嬰戲紋對比分析:宣德的嬰戲紋多為所謂“庭院嬰戲”,畫面多定格為孩子們在庭院內(nèi)活動,人物寫實,繪畫工整,孩童面部圓潤,表情豐富,線條流暢。宣德后,嬰戲題材逐漸轉移到郊外嬰戲,即孩子們嬉戲在戶外,嬰孩的形象變化也尤為分明,人物畫面抽象化,面部幾乎無描述,近乎簡筆繪畫。嬰孩形象多身材單薄,有時穿起厚大長袍顯得頭重腳輕,頭很大,稍顯瘦弱,長腳不對稱,后腦突出,形體抽象,奇形怪狀,繪畫內(nèi)容較多用的圖案是加官進爵圖、百子圖等。
神話傳說人物類紋飾里有代表典型道教色彩的八仙紋,表現(xiàn)八位道教神仙,即漢鐘離、呂洞賓、鐵拐李、曹國舅、藍采和、張果老、韓湘子、何仙姑等人的形象。也有暗八仙紋,即以其各自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也有故事型的神話傳說紋飾,如天啟時期獨創(chuàng)的夢幻人物紋飾、天宮麋鹿圖以及關于神人仙道修煉圖的紋飾。分析這些神話傳說人物故事,多包含了弘揚正氣、鞭打腐惡、懲惡揚善、遷善改過、勇猛精進的人生哲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善良本質(zhì)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此時盛行的以人物山水為題材的紋飾多是與文人相關的畫面,其寫意大于寫實。如竹林七賢圖、郊游圖等。
此外還出現(xiàn)大量戲曲小說人物畫等類型的紋飾,《三國演義》《西游記》《隋唐傳》《西廂記》《漢宮秋》《破窯記》《還魂記》《金線池》《浣溪沙》《文姬歸漢》,以及“三言”“兩拍”等戲曲、小說中的人物經(jīng)常出現(xiàn)。
文物款識
天啟官窯的年款以四字居多,字體扁寬。有“天啟年制”四字雙行青花楷書款,款外圍以青花雙重圈或雙方框。另有青花料楷書“大明天啟年制”六字雙行款,落款于器物外底,款外圍以青花雙重圈。此外還見“天啟年制”、“天啟元年”、“天啟八年”、“大明天啟年制”、“大明天啟米石隱制”款,有的帶雙圈。
民窯瓷器上的紀年款多以青花料書寫,另有少數(shù)刻劃款,未見釉上彩書寫款。除上述仿官窯年款,另有“天啟元年”、天啟三年”、“天啟四年”、“天啟七年”、“天啟八年”、“天啟三年唐氏制造”、“天啟五年吳各冬香”、皇明天啟元年孟秋月谷旦立”、”天啟元年仲夏月吉日立”、“天啟三年仲冬月谷旦立”、“天啟年米石隱制”、“大明天啟年辦”等。其中以“天啟元年”款較為多見。
署前朝款的有署永樂款、仿宣德年號款、成化款,還有“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制”、“隆慶年造”等。另有“大明年制”款。
吉言款如:“萬福攸同、福壽康寧、長命富貴、永保長春、天下太平”。
堂名款如:“富貴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祿佳器、長春佳器、同樂佳器、永昌佳器”等款,還有“竹石居”、“于斯堂”、“京兆郡壽房記”。
天啟年青花瓷上以青花料書寫的年款,其呈色不一,或明快,或灰暗,或淺淡,或濃重。筆道租重濃深者,大都寫得很有功力;淺淡者則顯得清新雅致。天啟年款除落于器物外底,還常落于外口沿、肩部、腹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