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特庸,又名胡太陽,湖北大冶人,生于1912年9月。1935年胡特庸就讀于湖北省第九中學,隨后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文名

胡特庸

別名

胡太陽

出生日期

1912年9月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大冶

個人經歷

1937年,胡特庸參加中國共產黨在安徽應城湯池舉辦的干部訓練班。1938年回家鄉(xiāng)湖北大冶縣(今大冶市)開展抗日救國運動。1940年,胡特庸隨劉少奇去蘇北工作,歷任鹽城縣工救會秘書、一區(qū)區(qū)委書記等職。

  1942年,胡特庸調任江蘇建陽縣委組織部長,1945年7月調任鹽阜縣委組織部長,1947年春調任鹽東縣委書記兼部隊政委。

  1948年,時任鹽東縣委書記的胡特庸領導全縣軍民堅持在原地進行反“掃蕩”斗爭,同國民黨黃伯韜部隊作堅決斗爭。同年5月27日中午12時許,胡特庸來到北洋岸渡口過河,船到河中心,被同船的敵對武裝人員殺害,時年36歲。

  1948年6月22日,鹽東縣委決定將永豐區(qū)更名為特庸區(qū),以示紀念。解放后,特庸區(qū)曾改名特庸公社、特庸鄉(xiāng),現為特庸鎮(zhèn)。?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特庸鎮(zhèn),原名北洋鎮(zhèn),有著600多年歷史,是自古淮鹽集散地。特庸鎮(zhèn)命名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一位在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于該鎮(zhèn)的革命烈士胡特庸。胡特庸祖籍湖北大冶。

主要事跡

游子回鄉(xiāng)領導抗日救國

1936年6月,出身一個地主家庭的胡特庸就讀于湖北第九中學,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從事武漢學聯活動,后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坐了半年牢。獄中,他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后經多方營救獲釋。

  1937年7月,胡特庸調河南竹溝黨校學習后,先后任安徽滁縣(現滁州市)工作團副團長、合肥分區(qū)區(qū)委書記等職。當年冬天,經地下黨組織介紹,胡特庸參加了我黨在應城湯池舉辦的干部訓練班。1938年2月,他與趙龍驤、侯斌彥、馮玉亭等人由訓練班一起到湖北大冶縣工作,并成立了中共大冶特支。從此,胡特庸與其他同志在大冶從事地下工作,組織和領導大冶人民開展抗日救國運動。

  1938年8月,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成立,胡特庸任縣委委員。同年11月,中心縣委被當地反動集團武裝包圍(即“項家山事件”),有10余名同志英勇犧牲。他突圍脫險后,奔赴皖南參加抗日工作,曾在一個茶館當跑堂,做黨的秘密交通員。

  后來又到武漢新華報社和上海新華報社做記者。在擔任記者期間,胡特庸冒著生命危險,深入黑色統(tǒng)治區(qū),用手中的筆采寫了大量揭露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tǒng)治及其屈膝投降日本帝國主義的新聞稿件,反動分子對其恨之入骨。

扎個紙人讓群眾出怨氣

1940年11月,胡特庸接受黨的分配,隨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劉少奇來到蘇北,在江蘇鹽阜地區(qū)堅持了八年斗爭,歷任鹽城縣工救會秘書、一區(qū)區(qū)委書記等職。

  1942年,胡特庸調任江蘇建陽縣委組織部長,1945年7月調任鹽阜縣委組織部長,1947年春調任鹽東縣委書記兼部隊政委。他領導全縣開展減租減息、懲奸清算、土改復查、鎮(zhèn)壓反革命等重大政治斗爭,并親自帶隊到農村搞土改復查試點達兩個多月。

  有群眾反映,當地有個大惡霸,作惡多端,但他已經死了,怎么斗爭他?胡特庸聽了匯報后說:“斗爭對象已死,可是群眾怨氣還未出,可以扎個紙人,拉到臺上去批斗,也可以出出群眾的怨氣嘛。”開斗爭大會那天,人山人海,不少群眾捧著血衣上臺控訴。這次活動,一下子把群眾發(fā)動起來。

  在永豐區(qū)串河鄉(xiāng)土改復查試點中,胡特庸親自動手總結工作經驗,對指導全縣及鄰縣的土改復查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還受到了地區(qū)和華中局的表揚。

  工作中,胡特庸在十分關心愛護自己的同志??谷諔?zhàn)爭勝利后,全縣解放了。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外地出現了個別干部腐化變質的反面典型。在召開縣、區(qū)、鄉(xiāng)的干部會上,胡特庸多次提醒大家,要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并多次對工業(yè)、商業(yè)、稅務等部門同志提出嚴格要求,要他們加強思想防范,保持黨的純潔性。由于他經常地檢查督促,當時的區(qū)縣干部沒有一個出現問題。

英名長存在蘇北大地

1948年5月,國民黨黃伯韜部隊沿著串場河以東一線,向鹽城、鹽東、射陽等地進犯,進行“掃蕩”?!?/p>

  根據地委指示,鹽東縣委由胡特庸領導全縣軍民堅持在原地進行反“掃蕩”斗爭。當他們得知敵人于5月26日下午全部向鹽城方向撤走的消息時,胡特庸、程步鳳兩人由譚北至盤灣,經北洋岸過新洋港回縣委機關所在地南洋岸,準備召開會議,布置下一階段工作。不料敵人在撤至鹽城當夜,又派出一股武裝,身著灰色軍裝,冒充我十一縱隊,潛回南洋岸?!?/p>

  5月27日中午12時許,胡特庸和程步鳳來到北洋岸渡口,喊船過河,渡工劉桂蘭認出是胡政委,不肯放渡,并暗以手勢示意,幾個看守渡口的敵人,持槍強行登船,逼著劉桂蘭擺渡。 

  在船上,胡特庸曾盤問船上偽裝的敵人的番號和部屬,敵人向他遞交了偽造的我十一縱隊的證明文件,騙取信任。船至河心偏南,胡特庸發(fā)現情況不對,邊掏槍邊縱身躍入水中,敵人立即開槍射擊,胡特庸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6歲。

  1948年6月22日,鹽東縣委在南洋區(qū)新豐鄉(xiāng)召開追悼會,并決定將永豐區(qū)更名為特庸區(qū),以示紀念。解放后,特庸區(qū)曾改名特庸公社,現為特庸鄉(xiāng)。

  胡特庸烈士紀念碑在特庸鎮(zhèn)九里居委會大畈旁。每年清明節(jié),特庸鎮(zhèn)機關單位的全體黨員干部和特庸中學、碼頭小學的全體師生,都要到烈士陵園祭奠胡特庸等長眠在這里的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