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陜西省禮泉縣五峰山里的劉家油坊

老油坊 仍在工作的文物

劉家油坊很有代表性,是手工老油坊的一個縮影,在如今機械化自動化盛行的日子里,它依然是全手工操作。在一個有6孔窯洞的院子里,因陋就簡,老劉的油坊占了最大的兩孔。

誠信是老劉的立業(yè)之本,這也是祖上的遺訓(xùn)。油菜籽從晾曬、過濾、磨坯、蒸燒、榨油到分坯,絲毫都不能馬虎。把篩選好的菜籽曬干,然后放到石磨上磨成沫,再放到蒸鍋中蒸熟。蒸好了,工人們?nèi)讨鵂C,把冒著白氣的熟菜籽裝進袋子里,再用鋼絲箍好,包成坨子放進油井中,油井每次可以放5個坨子,然后再利用杠桿原理把油壓出來。每一次對油井中的坨子都要壓三次,清亮的油才一滴一滴地滲出,整個榨油過程需耗時24小時。用現(xiàn)代化機械生產(chǎn)的菜籽油,從原料進入機器到最后擰開龍頭,一次性灌裝幾十桶,只需3個多小時。每年開坊的時候,老劉要請三五個“伙計”幫忙,劉志平、劉筆正、范東林是他這幾年常用的工人、得力的助手。但在一些關(guān)鍵的地方,老劉不管多忙,總是要親自“掌舵”。若不經(jīng)心,影響了出油,那可是要砸招牌的。

說到未來,現(xiàn)代化的榨油機器已出現(xiàn),目前已取代了一些手工老油坊。但農(nóng)民認(rèn)為老油坊榨出來的油口味醇正,而且也吃不慣機器榨出的菜油,這樣,老張的油坊暫時還沒受到威脅。

“你別看這會兒生意這樣紅火,它已不像以前整個年頭都不停工,現(xiàn)在一年只有兩個多月時間開工,這一行畢竟已是夕陽產(chǎn)業(yè),被取代是遲早的事。你看城里的人現(xiàn)在吃的都是色拉油什么的。也許過幾年以后,就是農(nóng)村人也開始大量食用了!”老劉沒有將自己的技藝傳給孩子,他希望孩子能好好學(xué)習(xí)!

生活中的一切就像老油坊的存在與否一樣,一切隨其自然。當(dāng)明天來到的時候,今天就成為過去,也就像今天的老油坊,有一天它不存在的時候,也會給我們留下一些淡淡而久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