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適(1029-1101),字正文,號赤城,溪南羅家人。建于宋崇寧元年(1102),清重修,50年代墓毀。羅適墓志銘同治九年(1870),在海游馬家山出土,現(xiàn)藏縣文物館。

正文

羅適(1029-1101),字正文,號赤城,溪南羅家人。宋治平二年(1065)進士,任安徽桐城尉、山東泗水令、濟陰令、河南開封令及兩浙路、京西北路提督刑獄等職。他自幼家貧,勤奮好學(xué),典衣購書,燃薪夜讀,博覽群書,尤精理學(xué)。羅適為官后,無論在何時何地任職,都清正廉明,嚴法紀、懲邪惡,民心安定,政化大開。百姓曾為他建生祠朝拜。宋哲宗皇帝曾專頒敕書慰諭,名列"元祜名臣"成為寧海眾賢之首。宋末元初,進士胡元叔率鄉(xiāng)人,在雁蒼山吉祥寺東側(cè),創(chuàng)建了一座學(xué)堂,為紀念先賢羅適,以羅適的名號"赤城"而命名"赤城書堂"。由進士舒岳祥為黨長,進士孫鈞、趙孟禮、胡三省、前太學(xué)陳應(yīng)嵩、劉莊孫為錄之,學(xué)堂薈集了寧波、臺州兩府名流學(xué)生講學(xué)求知,一時文人之盛,甲臺州各縣。在浙東教學(xué)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頁。

羅適墓位于縣城之東馬家山麓。建于宋崇寧元年(1102),清重修,50年代墓毀?,F(xiàn)由三門、寧海、黃巖等縣(市)羅氏子孫集資重建。墓圓形,墓前立“宋羅正之先生之墓”的原碑,挽聯(lián)“緱城學(xué)祖,宋代名臣”。四周筑有青石質(zhì)欄桿。占在面積約250平方米。

羅適墓志銘同治九年(1870),在海游馬家山出土,現(xiàn)藏縣文物館。碑高1.22米,寬1.36米,豎49行,足行52字,共2100多字。碑青石質(zhì),堅韌,額書“寧海故朝散大夫上護軍致政羅公墓志銘”,字體清秀,毛力剛勁,舒亶撰文,樓常書,湯景仁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