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林簡介
萬里林,是浙江省慶元縣東部高山林場的通稱。慶元東部方圓百里,距今二百年前還是茂密的大森林,享有“萬里林”之美稱,至今在百山祖鎮(zhèn)三堆村等地上還留著六七人合抱的柳杉,有“浙南大樹王國”的美譽。
萬里林位于慶元縣百山祖鎮(zhèn)境內(nèi),屬武夷山系洞宮山脈。萬里林內(nèi)有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百山祖AAAA級景區(qū),萬里林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江浙第二高峰。生物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多樣,地理環(huán)境特殊,地形地貌復雜,保存著大面積呈自然原生狀態(tài)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大量的野生生物物種,其中“百山祖冷杉”被國際物種保護委員會列為世界最瀕危的十二種植物之一。
地質地貌
萬里林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的閩浙丘陵區(qū),由華夏古陸華南臺地閩浙地盾演變而成,地史古老。山體屬洞宮山系,由福建戴云山脈向東伸展而成?;鶐r為侏羅紀火成巖,由凝灰?guī)r、流紋巖及花崗巖組成。境內(nèi)峰巒疊嶂,地形復雜,千米以上的山峰星羅棋布,其中百山祖主峰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與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隔谷相望。境內(nèi)地貌類型為切割程度不同的中山,以侵蝕地貌為主。山體坡度多在30°以上,山峰、峽谷、懸?guī)r頻見。
土壤萬里林地區(qū)森林土壤有三個土類、五個亞類、七個土屬。海拔800米以下為紅壤,海拔800米以上以黃壤為主,棕黃壤土類僅集中分布于海拔1700米左右的百山祖南坡。由于山體多在800米以上,故以黃壤為主,主要土屬有山地黃泥土、山地黃泥砂土、山地石砂土。土壤質地為中壤,土層中至厚,PH值4.0-5.3。氮、磷、鉀等有機質含量高,土體疏松,腐殖質厚,有較好的保肥持水功能,是森林植被生長的理想土壤。
水文境內(nèi)溝谷眾多,水系發(fā)達,水資源豐富,溪流呈放射狀,分屬甌江水系、閩江水系。百山祖西南坡為閩江支流松源溪的源頭,東北坡為甌江主流的發(fā)源地。源頭地區(qū)山高林密,地形復雜,溝谷縱深,狹窄而彎曲,水流時而平緩時而湍急,清澈見底,跌水瀑潭隨處可見,有些地段比降較大,形成多級瀑布,蔚為壯觀。
氣候特點
萬里林(百山祖)氣候為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境內(nèi)地勢高差懸殊,形成較為明顯的氣候垂直分布帶譜。山體自下而上可分為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等4個氣候類型。山下冬暖夏涼,山腰四季如春,山頂寒風凜冽。據(jù)管理處氣象哨(海拔1100m)觀測資料,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溫-13.2℃,極端最高溫30.1℃,最熱月平均氣溫22.2℃,最冷月平均氣溫2.9℃。年降水量2341.8mm,雨水主要集中在4~6月份。
自然資源
萬里林因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生物群落地帶的特殊性、物種資源的多樣性、生物物種的珍稀性和環(huán)境質量的天然“本底性”,享有“華東古老植物的搖籃”、“昆蟲的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的產(chǎn)地”、 “被人遺忘的角落”之盛譽,為中外專家學者所矚目,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實施的重點區(qū)域之一。
萬里林地區(qū)有已知植物資源有苔蘚植物326種,維管束植物2241種;動物資源有昆蟲2203種,脊椎動物254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76種(植物21種,動物55種),有著重要的科研、科普價值。比如幸運地逃過第四紀冰川浩劫而保存下來的百山祖冷杉,是萬里林特有的古老遺種,全球僅存三株,有“植物大熊貓”之稱,1987年被國際物種保護委員會列為世界最瀕危的12種植物之一,是研究古地理、氣候的發(fā)生與變遷的“活化石”。絕跡幾十年后,又在萬里林百山祖地區(qū)重現(xiàn)的華南虎的蹤跡,華南虎是我國南方特有虎種,因棲息地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被列為全球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