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臀果木
種中文名:疏花臀果木
種拉丁名:Pygeum laxiflorum Merr. ex Li
國內(nèi)分布:產(chǎn)廣東、廣西。生于低海拔的山麓或沿溪疏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廣西o
國外分布:越南也有。
海 拔:100-700
命名來源:【journ. Arn.arb. 26: 64. 1945】
中國植物志:38:127
英文植物志:9:432
系中文名:全緣系
系拉丁名:Ser.Marginatae
組中文名:無腺組
組拉丁名:Sect.Laurocerasus
亞屬中文名:矮生櫻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Microcerasus
屬中文名:臀果木屬
屬拉丁名:Pygeum
亞科中文名:李亞科
亞科拉丁名:PRUNOIDEAE FOCKE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tài)特征:
喬木,高7--20米,樹皮暗灰色;小枝黑褐色或暗紫褐色,具明顯小皮孔,幼時被柔毛,迅速脫落無毛。葉片紙質(zhì)至近革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7—1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葉邊全緣,上面綠褐色,無毛,下面色較淺,幼時無毛或具柔毛,老時無毛,近基部無或有2枚扁平腺體,側(cè)脈5—8對,纖細,在下面稍突起;葉柄長6—10毫米,無毛或具疏柔毛;托葉早落。總狀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于葉腋,具疏松花朵,長1.5—3.5厘米,具褐色柔毛,至老時脫落或宿存;花梗在開花時長1—3毫米,被柔毛;苞片小,早落;花直徑約1—3毫米;花萼外具褐色柔毛;萼筒鐘形或倒圓錐形,長約2毫米,寬3毫米;花被片約10;萼片5枚,三角狀卵形,長0.5—1毫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花瓣5,長圓形,稍長于萼片,先端圓鈍,有時與萼片不易區(qū)分;雄蕊約15—25,長4—6毫米,無毛;子房無毛,花柱長約3毫米。果實扁卵球形或橫向短長圓形,長7—10毫米,寬9—12毫米,暗紫褐色,無毛?;ㄆ?—10月,果期11—12月。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廣東、廣西。生于低海拔的山麓或沿溪疏密林中。越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廣西o
本種提示:
C。Kalkman在Blumea 13(1):99.1965中把此種列為Prunus arborea(B1.)Kalkm.var.montana(Hook.f.)Kalkm.的異名。據(jù)原始文獻和我國華南地區(qū)標本觀察,疏花臀果木和喜馬拉雅山區(qū)產(chǎn)的Py.montanum Hook.f.F1.Brit.Ind.2:321.1878可以區(qū)分,后者產(chǎn)于錫金,葉片長圓狀披針形,下面老時仍被褐色柔毛,側(cè)脈10—12對;花瓣卵狀披針形,被柔毛;雄蕊12—15;子房密被柔毛,故暫不與合并。和此種相近者有 Pygeum griseum B1.ex Muell.in Walp·Ann.4:642.18S Prunusgrisea(BI.ex Muell.)Kalkm.,Blumea 13(1):56.1965.據(jù)記載,此種分布到我國臺灣,其特征如下:喬木高達40米;枝幼時微被柔毛,迅速無毛。葉萆質(zhì)或多少革質(zhì),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圓形至披針形,長5—20厘米,寬2.5—9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無毛或下面脈上具柔毛,基部常有2,稀具4基腺;葉柄長約5毫米,具柔毛??偁罨ㄐ蛞干瑔紊虼厣?,長1.5—6.5厘米;花梗長1—7毫米;花萼外被柔毛;花被片6—13,通常為10枚;萼片常,長達2毫米;花瓣5,白色,幾與萼片相等;雄蕊約25;子房無毛,有時具柔毛。果實近球形、扁球形至橫向長圓形,長6—13毫米,寬8-16毫米,紅色,無毛或微具柔毛。據(jù)劉棠瑞和蘇鴻杰在Flora of Taiwan 3:84.1977中記述,此種僅見于臺灣蘭嶼島,名為蘭嶼野櫻花。從形態(tài)征狀觀察,它和疏花臀果木不易區(qū)分,是否同物異名,待今后見到標本后再確定。
參考文獻:Pygeum laxiflorum Merr.ex Li in Journ.Arn.Arb.26:64.1945;吳征鎰,植物分類學(xué)報6(2):248。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