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傅相祠在棗莊市中區(qū)西王莊鎮(zhèn)傅劉耀村,為先圣傅說后人所建,棗莊傅相祠于2005年10月6日動工修建,2008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日峻工。占地面積16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工程面程為466平方米,高8.8米,總投資300萬元人民幣。祠有二棵古銀杏樹,為唐貞觀年間一老僧栽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虬根盤繞,枝柯交錯,樹干粗壯,直徑達5.1米,高15米?,F(xiàn)傅劉耀村以銀杏樹為主題,引資已建成旅游觀光景點。

中文名

傅相祠

地理位置

棗莊市中區(qū)西王莊鎮(zhèn)傅劉耀村

占地面積

16畝

建筑面積

1200平方米

古銀杏樹

走進傅相祠,院內(nèi)兩棵相攜共長的“夫妻樹”,已長出“寮”,被列為國家一級古銀杏樹蒼翠挺拔的大樹直指云端,樹冠雄偉。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每棵樹干粗近四人合圍,以它斑駁的苔痕和高大的形象,處處敘說著古老與滄桑。傳夜深人靜之時,人們能聽到仙人在樹上談笑聲,因此,古樹也被當?shù)鼐用褡鸱Q為“神樹”。從古銀杏的“身份證”上看到,醒目寫著:國家一級古樹,銀杏,樹齡2000年。

據(jù)當?shù)乩先私榻B,兩棵古銀杏為唐朝一老僧栽植,此僧曾官居縣令,為人耿介、做官清廉,辭官修養(yǎng)。路經(jīng)付劉耀村,村前有一石橋(村民所說的一碑兩孔橋),小橋與田野相連,身臨其境,如在畫中。便擇橋北一片空地,建一簡易寺廟,剃發(fā)為僧,將兩株銀杏栽在院中。老僧活到一百多歲,圓寂之時,正是秋葉凋落,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低垂枝頭,清淚滴灑。自那以后,人們視這兩棵銀杏為神樹,每遇災(zāi)禍人們便前來膜拜,祈求樹神降福消災(zāi),婚后無子夫妻撿拾樹葉熬水,服后均很快開懷。直至今日,當?shù)厝耸斋@銀杏,也只能在樹下?lián)焓?,因為出再多的錢也無人敢攀樹。如今,神奇的千年銀杏伉儷名譽齊魯大地,成了當?shù)芈糜我痪啊?/p>

始祖

傅說(yuè)(約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權(quán)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是殷商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學(xué)家。他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說命》三篇。傳說為傅巖筑墻之奴隸。武丁夢得圣人,名曰說,求于野。乃于傅巖得之,舉以為相,國大治。據(jù)正史典籍、近年考古發(fā)現(xiàn)及傅氏早期家譜等文獻記載,他是中華漢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字輩排行

第十五世——四十六世:玉為寶珍(秀),瑞(允)映(應(yīng),守)華堂,廉潔永振,孝悌傳芳。憲令恒遠,祥和安長,德廣興泰,心正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