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香附子,莎草目莎草科植物,匍匐根狀莖細(xì)長,稈稍細(xì)弱,高25-55厘米,生長在路旁或花園的草叢中。

中文名

假香附子

莎草科 Cyperaceae

植物界

莎草族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莎草目(Cyperales)

拉丁學(xué)名

Cyperus tuberosus

亞科

藨草亞科

莎草屬 Cyperus

亞屬

莎草亞屬?球形塊莖莎草組

假香附子

命名者及年代

Rottb.

分布區(qū)域

云南,四川,臺灣

球形塊莖莎草組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假香附子

種拉丁名:Cyperus?tuberosus?Rottb.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莎草屬

1

屬拉丁名:Cyperus

命名來源:[Descr.?Et?Ic.?:?28.?1773]

中國植物志:11:135[1]

形態(tài)特征

匍匐根狀莖細(xì)長,稈稍細(xì)弱,高25-55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生較多葉。葉短于稈,寬3-6毫米,平張,不粗糙;葉鞘淡紅棕色。葉狀苞片通常2-3枚,等長或稍短于花序;長側(cè)枝聚繖花序簡單,少數(shù)復(fù)出,具2-6個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dá)8厘米;穗狀花序輪廓為陀螺形,具2-11個小穗;小穗排列疏松,斜展開,線形,長8-20毫米,寬1.5-2毫米,具8-20朵花;小穗軸具寬的翅,翅白色透明,有時具褐色斑點(diǎn);鱗片膜質(zhì),寬卵形或橢圓形,頂端近于圓形,具白色透明的邊,長約2.5毫米,背面稍有龍骨狀突起,綠色,兩側(cè)褐黃色或麥稈黃色,具7條明顯的脈;雄蕊3,花藥長,線形,具銹色斑點(diǎn),藥隔暗血紅色,稍突出于花藥頂端;花柱中等長,柱頭3,具銹色斑點(diǎn)。小堅(jiān)果長圓狀倒卵形,三稜形,長約為鱗片的1/2,具細(xì)點(diǎn)?;ü?-7月。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于云南、四川等省。分布于日本、印度,澳洲及非洲。

生長習(xí)性

生長在路旁或花園的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