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此詩盛贊通塘人與自然之美妙,鳥與山水之空靈。全詩可分為五段。

前四句為第一段,接過盧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話題,總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扒嗵}”四句寫通塘的人物活動,為第二段。之后六句為第三段,釣翁,都是隱者,鼓棹、漁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識。浣紗女郎,足膚鮮白,在清水的映襯之下,格外好看。以上是正面實寫?!靶斜M”四句為第四段,言通塘可與武陵的桃花源相媲美,甚至超過桃花源。前二句說通塘湖面碧流幽靜,疑是桃花源的溪流;后二句說,桃花源里雞鳴犬吠的景象甚至比不上通塘之美。這是側(cè)面虛寫?!巴ㄌ敛蝗虅e”等十句為第五段,寫詩人游覽通塘的感受。前二句說游通塘不忍離去,徘徊猶豫?!芭挤辍彼木鋵懪挤昙丫扯淖怼<丫臣矗壶B從天來,月出山青,風(fēng)吹竹響。這些都透露出通塘的“幽”來?!伴L吟”四句詩人說自己口誦著盧侍御的佳句,眼望銀河,足撥清波,心情無比舒暢,想到梁鴻和其妻孟光當(dāng)年在會稽過得那么和諧愉快,但也比不上自己游通塘這么快樂。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dá)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電多姿的神奇境界。[3]

創(chuàng)作背景

盧侍御,名虛舟,字幼真,至德后曾為殿中侍御史。盧侍御之《通塘曲》今已不存。太白此和詩約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俱作于上元元年(760)隱居廬山時。[1][4]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靜寧西南),漢飛將軍李廣后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后,與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經(jīng)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xí)騎射。后發(fā)現(xiàn)安祿山野心,登黃金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fā)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guān)嶺縣一帶),在途經(jīng)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帶漂泊,于寶應(yīng)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終年61歲,葬當(dāng)涂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當(dāng)涂青山。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于盛唐,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李謫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被認(rèn)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和盧侍御通塘曲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彭定求 等 . 全唐詩(上)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0 . 394 .[3] 侯立文 . 太白集注 . 蘭州 : 敦煌文藝出版社 ,2018-08 . 71 .[4] 侯立文 . 太白集注 . 蘭州 : 敦煌文藝出版社 ,2018-08 . 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