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干市(烏茲別克語:Toshkent)是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州首府。就人口而言,塔什干是中亞地區(qū)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烏茲別克斯坦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烏茲別克斯坦東部、恰特卡爾山脈西面,錫爾河右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地的綠洲中心。

塔什干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業(yè)樞紐之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經(jīng)過這里。我國古代的張騫、法顯、玄奘都曾留下過足跡。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全市分11個區(qū)。市中心為烏茲別克斯坦和該市的行政機關(guān)所在地,并為商業(yè)和文化區(qū)。塔什干是烏茲別克語石頭城的意思,具有2500年的歷史。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438名。

塔什干州,首府位于塔什干市,面積15,300平方公里,塔什干州位于烏茲別克東部,在天山山脈和錫爾河之間。它與以下州份或國家相連(從北開始逆時針):哈薩克、錫爾河州、塔吉克、納曼干州、吉爾吉斯。

塔什干州的重要城鎮(zhèn)有:塔什干市(ToshkentShahri)、安格連(Angren)、阿爾馬雷克(Olmaliq)、阿漢加蘭(Ohangaron)、別卡巴德(Bekobod)、奇爾奇克(Chirchiq)、帕爾肯特(Parkent)、托伊鐵帕(To'ytepa)、揚吉阿巴德(Yangiobod)、揚吉尤利(Yangiyo'l)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438名。

中文名

塔什干

電話區(qū)號

998

別名

石頭城

地理位置

41°18′N、69°16′E

面積

260 km2

人口

249.79萬(2018年)

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外文名

Tashkent City、Ташкент

政府駐地

塔什干市

機場

塔什干機場

著名景點

獨立廣場

行政類別

首都

所屬地區(qū)

烏茲別克斯坦東北

時區(qū)

UTC+5

海拔

455 m

歷史沿革

塔什干[中亞最大城市、烏茲別克斯坦首都]

塔什干在烏茲別克語中意為“石頭城”,因地處山麓沖積扇一帶,有巨大卵石而得名。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前2世紀就建有城池,6世紀就以商業(yè)、手工業(yè)著稱,成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11世紀首見史書記載。

1865年成為一座建有城墻的城市,當時人口約7萬,是與俄國進行貿(mào)易的主要中心,后來并入俄羅斯帝國。

1867年成為突厥斯坦總督區(qū)的行政中心。

1930年起成為烏茲別克共和國(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之一)首府。

1991年8月31日起成為獨立的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首都。

塔什干建筑

西南部的奇蘭扎爾為新建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中亞古城之一。公元前二世紀末已是城鎮(zhèn)。公元六世紀起即以商業(yè)、手工業(yè)著稱。地處東西交通要沖,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商業(yè)和手工業(yè)中心之一。

19世紀成為一座新式的亞洲城市。地處地震活動帶,曾屢遭震害。

1966年被大地震破壞后重建。

塔什干有新、老城之分,清真寺、陵墓等古跡大都集中在老城。

1966年4月26日清晨的一次強烈地震幾乎將全城變?yōu)閺U墟,使30萬人無家可歸。震后城市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建,并在市內(nèi)廣場上矗立起一座特殊的紀念碑,以使人們永遠銘記住這場重大的自然災難。紀念碑是一塊巨大方石,一面有裂縫,另一面刻有一鐘面,指針指在5點24分,即地震突發(fā)的時刻。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

塔什干

塔什干州位于烏茲別克斯坦東北部,是烏茲別克斯坦十二個州(?。┲?。它涵蓋15,300平方公里,有人口4,450,000。塔什干州下轄15個縣,首府設于塔什干直轄市。塔什干州在奇爾奇克綠洲上。面積1.56萬平方公里。塔什干州首府是中亞地區(qū)第一大城市,位于恰特卡爾山脈西面,錫爾河右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地的綠洲中心。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從每年6月到9月是漫長而炎熱干旱的夏季,而每年的12月到來年2月是短暫而寒冷的冬季。塔什干的溫度在6月到8月間可能會非常的高。平均年降雨量在100到200毫米之間國家的大部分土地是貧瘠并且干旱的。大部分的降雨集中在冬季和春季,而從7月到9月是干旱的。

塔什干氣候平均數(shù)據(jù)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5.8 (42.4)7.9 (46.2)14.3 (57.7)21.8  (71.2)27.4  (81.3)33.2  (91.8)35.7  (96.3)34.0  (93.2)28.7  (83.7)21.0  (69.8)14.2  (57.6)8.5  (47.3)21.04  (69.88)

平均低溫

-3.1  (26.4)-1.5  (29.3)4.2  (39.6)9.9  (49.8)13.7  (56.7)17.7  (63.9)19.4  (66.9)17.2  (63)12.4  (54.3)7.2  (45)3.3  (37.9)-0.3  (31.5)8.34  (47.02)

降水量

54.5  (2.146)46.8  (1.843)72.3  (2.846)63.6  (2.504)32.0  (1.26)7.1  (0.28)3.5  (0.138)2.0  (0.079)4.5  (0.177)34.1  (1.343)45.0  (1.772)53.4  (2.102)418.8  (16.488)

降水日數(shù)

13.712.313.812.910.25.12.91.93.28.110.212.8107.1
展開表格

自然資源

礦產(chǎn)

塔什干[中亞最大城市、烏茲別克斯坦首都]

塔什干州有銅、鉛、鋅、鉬、煤等礦藏。是烏茲別克斯坦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區(qū)和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工業(yè)以機械制造、冶金、電力、軋棉、紡織、食品加工為主,化肥、建筑材料工業(yè)也較重要。

人口民族

人口約250萬。烏茲別克人占全市人口的66%,俄羅斯人占20%,塔塔爾人占4.5%,漢族占2.2%,哈薩克人占2.1%,塔吉克人占1.2%,其他少數(shù)民族還有維吾爾人、烏克蘭人、卡拉卡爾帕克人、阿塞拜疆人,土克曼人、吉爾吉斯人、猶太人等。

政治

市長:扎赫恩格爾·阿爾提霍扎耶夫

2020年1月14日,根據(jù)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憲法第93條第15款和第102款相關(guān)規(guī)定,以及國民議會和地方議會相關(guān)決議,總統(tǒng)批準了對市長的人選安排。

根據(jù)命令,扎赫恩格爾·阿爾提霍扎耶夫(ДжахонгирАртиходжаев)被任命為塔什干市市長。

文化

友好城市

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

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西雅圖,美國

華盛頓,美國

卡拉奇,巴基斯坦

柏林,德國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烏克蘭

交通

公路

塔什干[中亞最大城市、烏茲別克斯坦首都]

塔什干交通發(fā)達,塔什干地鐵有3條線路,相互交錯,塔什干地鐵已經(jīng)運行35年,有29個地鐵站,每個地鐵站里都是各種大理石裝修,雄偉美麗。塔什干市地鐵運行了三十多年的時候,2012年中亞第二個有地鐵的城市阿拉木圖地鐵才開始運行。塔什干市地面交通有有軌電車、公交車、線路車、出租車。

塔什干市擁有中亞唯一的高速鐵路,時速為250公里的Afrasiyob高速列車運行于塔什干-撒馬爾罕-卡爾什之間。

運輸

塔什干[中亞最大城市、烏茲別克斯坦首都]

塔什干是烏茲別克斯坦主要的經(jīng)濟和貿(mào)易集中城市,也是與中國貿(mào)易與物流運輸?shù)闹饕鞘?;所以,前往塔什干的貨物運輸主要是以鐵路和海運加陸路運輸為主的多式聯(lián)運等方式。

以歐運提供到塔什干運輸為例,他們主要的運輸方式為海運到伊朗的阿巴斯港,然后通過陸路拖車的形式運輸?shù)剿哺蓛?nèi)陸。歐運是當前提供到塔什干及周邊高加索區(qū)域以及中亞區(qū)域內(nèi)陸多式聯(lián)運為主的供應商,與塔什干比鄰的杜尚別,阿什哈巴德,喀布爾等內(nèi)陸城市也是同樣的運輸方式(歐運EUROTRANS-烏茲別克斯坦)。

旅游

獨立廣場

無名烈士墓 哀傷的母親

1999年3月,烏總統(tǒng)卡里莫夫發(fā)布命令,將每年5月9日(原勝利日)改為紀念和榮譽日。據(jù)此,塔什干市中心的原無名烈士廣場被改為紀念廣場,并在其上修建了哀傷母親紀念碑(1999年5月9日揭幕),以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和為烏自由與獨立獻身的人們。在哀傷母親紀念碑前燃有長明燈,紀念碑兩側(cè)是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木雕長廊,廊上有銅版刻制的榮譽薄,里面刻著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烏茲別克斯坦公民的名字。國立藝術(shù)博物館

始建于1918年,是烏茲別克斯坦民族藝術(shù)品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該館不僅收藏了大量精美的、富有烏茲別克民族特色的刺繡、地毯工藝、銅器皿、木雕等,還有中國、印度、日本等藝術(shù)真品,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的作品也陳列其中。

國立帖木爾博物館

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慶祝帖木爾誕辰660周年。同年12月26日,卡里莫夫總統(tǒng)宣布1996年為帖木爾年。1996年3月14日,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通過決議,建立國立帖木爾家族史博物館。同年10月18日,帖木爾家族史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主要介紹帖木爾的生平事跡及少部分實物和資料。建筑為伊斯蘭風格,藍色圓頂,豪華典雅。

納瓦伊公園

坐落在塔什干市西南部,原名“列寧共青團公園”,始建于1938年。為塔什干最大公園,占地面積約75公頃,園內(nèi)有一大一小兩個湖,湖上有樓閣亭臺和兩個拱橋。公園高坡上立有阿里希爾·納瓦伊的塑像,為烏茲別克語言和文學奠基人、著名詩人、思想家、國務活動家,被尊稱為烏茲別克民族“精神之父”。

民族友誼宮

位于塔什干市民族友誼廣場南側(cè),多用途建筑,可放映電影,舉辦文藝表演、音樂會、群眾集會等。建筑面積11300平方米,觀眾席總面積3600平方米,共有4000個坐位。

民族友誼廣場

坐落在塔什干市中心。1966年塔什干發(fā)生大地震,城市嚴重被毀,前蘇聯(lián)各加盟共和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塔什干重建。廣場即為紀念這一友誼之舉而建。廣場南側(cè)坐落著民族友誼宮。其正面不遠處曾聳立由五根石柱構(gòu)成的高大建筑,頂端懸掛前蘇聯(lián)15個加盟共和國國徽,現(xiàn)已拆除。廣場中間有一組象征各民族友誼的銅雕塑群,記述了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馬赫穆多夫鐵匠一家收養(yǎng)15個孤兒的真實故事。

國家歷史博物館

位于塔什干市中心,前身為塔什干公共博物館,建于1876年,后改稱人民歷史博物館。1992年烏內(nèi)閣通過決議,對博物館進行重建并更名為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外形為不對稱的立方體。在東方建筑學中此形狀是“永久”的象征。該博物館是中亞地區(qū)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展出了中亞地區(qū)考古學、古錢幣學、民族學等各領(lǐng)域豐富藏品及最新歷史文獻檔案,反映了烏歷史各個歷史時期的概況。展品有費爾干納盆地出土的公元前2千年的石刻避邪物、公元前5-6世紀的青銅鍋、布哈拉出土的公元前4-5世紀的陶器、14-15世紀帖木爾及其后時期的錢幣和武器等。博物館還展示了烏獨立后工業(yè)、農(nóng)業(yè)、教育、文化、藝術(shù)、外交等各領(lǐng)域取得的成就。

地震紀念碑

為紀念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地震死難者而建。紀念碑的主體造型宏偉,突出展現(xiàn)人類勇于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的不屈精神。方型時針雕塑所指時間即為地震發(fā)生的一刻。

塔什干電視塔

高375米,居世界第九位。始建于1978年,1985年1月15日投入使用。兼具傳送電視節(jié)目、接收和傳送衛(wèi)星電訊信號、氣象觀測及旅游觀光等多種功能。在100-120米高處設有旋轉(zhuǎn)餐廳,分“紅廳”和“藍廳”,可容納120人同時就餐。參觀者可在用餐同時觀賞城市風景。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lián)合國人居署聯(lián)合推出的“經(jīng)濟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競爭力排名”發(fā)布,塔什干經(jīng)濟競爭力排名第950位,可持續(xù)性競爭力排名第911位。[1]

2020年12月,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CityLab)的研究團隊會發(fā)布定期研究報告以及定制研究報告,塔什干排名434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