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泰山宮,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濂江村,原為平山閣,因南宋益王趙昰(不久后在福州登基,為端宗,年號景炎)曾駐蹕于此,后改稱泰山宮。建筑坐東朝西,占地面積1484平方米,由泰山宮、天后宮、總管殿組成。泰山宮坐北朝南,由正殿、大王殿(即總管殿)及天后宮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

中文名

林浦泰山宮

原名

平山閣

占地面積

1484平方米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濂江村

保護級別

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福建

人文歷史

宋帝行宮

宋德二年(1276年)二月,蒙元攻陷臨安,擄去恭帝,西湖歌舞休矣。陸秀夫、陳宜中、張世杰等大臣護從年僅9歲的益王趙昰、4歲的廣王趙昺,并趙昰之母楊淑妃,率軍民三十萬由海道來閩,從邵岐渡登陸,入林浦村,削平臨江的山頭建“平山堂”駐蹕,屯兵九曲山。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城內(nèi)垂拱殿登基,稱端宗,改元景炎,以平山堂為行宮,升福州為福安府。不久,前赴議和受拘的文天祥也從元營出逃,至福州林浦督師演兵,與群臣共圖匡復(fù)。奈何十一月,福安知府獻城而降,行朝被迫退回林浦,元兵追逼不懈,致林浦村不能踞守。十多天后,趙昰一行離別林浦,再度乘船浮海,逃奔粵地。景炎三年(1278年)4月,11歲的端宗在廣東碙州遇颶風驚悸成疾而亡。繼立趙昺為帝,改年祥興。11月,文天祥被擒。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退守崖山海域的宋軍與元軍展開最后一場激戰(zhàn)。宋軍大敗。陸秀夫負7歲的帝昺蹈海殉國,楊太后亦赴海死。張世杰突出重圍,覓帝后不獲,風雨中舟覆溺斃。宋遂亡。

歷史事件

開慶元年(一二五八年),蒙古憲宗蒙哥大汗發(fā)三路大軍侵宋。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宋理宗病死,二十四歲的太子趙禥即位,是為度宗,年號咸淳。

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年)十一月,蒙古改國號為元,元世祖忽必烈。

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年)正月中旬,堅守五年之久的孤城樊城被元軍攻破,二月襄陽又淪陷,形勢急轉(zhuǎn)直下。

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年)七月,度宗趙禥死。七月初九,度宗第二子趙顯即位,年僅三歲,年號德祐。朝中大臣請出六十五歲的謝太后垂簾聽政,尊為太皇太后。

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年)二月,元軍攻克宋軍事重鎮(zhèn)安慶和池州,兵臨健康(南京)。誤國宰相賈似道被罷官,貶往循州(今廣東龍川西),途中被擔任押送官的紹興府縣尉鄭虎臣殺死于漳州。

十月,元軍自健康分三路向臨安挺進,十一月十八日元軍統(tǒng)帥伯顏親率二十萬大軍向扼守臨安門戶的常州城發(fā)起總攻,兩天后常州城破,元軍大開殺戒,血洗全城。

德祐二年正月伯顏率部抵臨安城外皋亭山。十八日,謝太后派人向元軍獻降表和國璽,元對降表內(nèi)容尚不滿意。二十日文天祥出使元軍談判,被伯顏扣留。

二月初五,臨安城里舉行受降儀式,宋恭帝趙顯正式退位。

三月二日,元軍進入臨安城,趙顯和母親全皇后及少數(shù)隨從一起,離開臨安,被押往元大都。八月,謝太后也被押往。

三月下旬,度宗長子趙昰、幼子趙昺以及楊淑妃等人抵達福州濂浦村。

閏三月二十四日,趙顯抵達大都(北京),即而又赴上都見忽必烈,于四月底抵達。趙顯被降封為瀛國公。隨后又被遷回大都。

五月初一,趙昰在福州登基,為端宗,年號景炎,改福州為福安府。

五月二十六日,從元營中逃出的文天祥一路輾轉(zhuǎn)抵達福州,授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督諸路軍馬。

五月下旬,陸秀夫因與陳宜中“議不合”,被貶潮州辟望。第二年十月被重新召回。

七月下旬,文天祥因與其他人意見不一,離開福州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建立督府,組織勤王部隊,從陸路收復(fù)江西。

七月,被遙授為右丞相的兩淮制置安撫使李庭芝奉詔從揚州城突圍,打算趕往福州聽命于朝廷,行至泰州時被元軍所俘。后死于揚州。

十一月上旬,元軍逼近福州,福建制置使王積翁叛變,充當內(nèi)應(yīng),策使閩府尹王剛升開城投降。端宗趙昰等人撤出福州,退至濂浦。

十一月十五日,陳宜中、張世杰護送端宗趙昰、衛(wèi)王趙昺及楊太妃等人乘船從濂浦村逃入海中。

景炎三年(一二七八年)四月十五日,因船在碙洲(今廣東雷州灣外東海島)遇颶風,端宗驚嚇成疾而亡,年僅十一歲。

五月初一,衛(wèi)王趙昺被立為帝,改年號祥興。

閏十一月,文天祥在廣東五步嶺被元軍抓捕。

祥興二年(一二七九年)二月初六,元軍大舉進攻退守崖山的宋軍,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負趙昺投海自盡。楊太后也投海而死。數(shù)日后,沖出重圍的張世杰因船遇風傾覆,溺水死。南宋亡。

建筑布局

正殿前建門亭,巍巍然于高臺之上,兩側(cè)砌石階供拾級踏步。亭中雀替懸鐘,樣樣精細。朱門檻窗上浮雕花卉與系列人物故事。穹頂鑿三方藻井,正中橢圓的,繪刻“雙龍戲珠”,左右擁衛(wèi)著“丹鳳朝陽”,作四方形;一工一筆均極優(yōu)雅秀美——消沉歸消沉,“王氣”仍不可或缺。

宮前相隔百米對稱處,各建一木構(gòu)牌坊為東、西轅門,六柱、歇山頂,上覆青瓦,半月形滴水。小巧簡約,素樸靜美。轅門前方,又以石板欄柱砌出兩道可供通行的小橋。橋遭破壞后經(jīng)修補,保留的原跡不足一半,幸存的石頭們?nèi)詿o怨地迎來送往,只是佇立太久,終不免“沈腰潘鬢消磨”,欄板和柱頭的浮雕皆已漫漶。像是某種呼應(yīng),橋邊亦各有老榕一株,為元代所植,長了七百多年,養(yǎng)出冠蓋參天的古樸氣質(zhì)。

旅游信息

公交線路:從福州市區(qū)乘坐1、4、8、17、28、30、42、101、113路等公交車到白湖亭,在白湖亭轉(zhuǎn)57路到“濂江村”終點站下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