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chǎn)等的專書。如《蓬溪縣志》。

解釋:清汪啟淑 《水曹清暇錄》:“頃見《宜興縣志》,始信確有其事?!?/p>

王闿運 《慈溪令秦君墓志銘》:“文超,文學政事著名當代,縣志有傳?!?/p>

中文名

縣志

外文名

County annals

作者

唐代李吉甫

來源

《元和郡縣圖志》

釋義

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chǎn)等的專書

創(chuàng)作年代

公元813年

釋義

民國廿五年無極縣縣志

現(xiàn)存最早的全國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后因圖佚,改名《元和郡縣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鎮(zhèn)為綱,每鎮(zhèn)一圖一志,詳細記載了全國各州縣的沿革、地理、戶口、貢賦等。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兩代最多。據(jù)1976年統(tǒng)計,我國僅現(xiàn)存的地方志即達8000多種,約12萬卷。新中國成立后,各縣普遍修編了一次縣志。在全國方志辦組織下,進入縣志第二輪修編的縣也不少。

范例

光澤縣建縣以來,先后編寫過10部縣志,其中有兩部未刊印成書,志稿已軼。

縣志

宣德《光澤縣志》 明宣德四年(1429)編,擔任儒學訓導的朱松谷主纂,1卷2志,為光澤縣最早的一部縣志。明正統(tǒng)元年(1436),縣舉人上官祐作有序文。

正德《光澤縣志》 明正統(tǒng)十三年(1518)知縣鐘華主修。6卷9志,已軼。

萬歷《光澤縣志》 明萬歷四十年(1613)知縣汪正誼主修。7卷9志,已軼。

康熙《光澤縣志》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縣金鳴鳳奉令主修。由邑貢生陳南賢、郭毅、饒世道、龔名芳等人分纂,由教諭張霍、訓導林旭審閱定稿。該志9卷高9個大綱,立82個細目。

康熙《光澤縣志》(增修版)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縣張彭加以考訂,作了部份修改和補充。該志分自然類、經(jīng)濟類共4本,已向京師圖書館復印存檔。

康熙續(xù)纂《光澤縣志》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縣馬瑪主修。是前志續(xù)編9卷9 志,該志增纂政治類、軍事類共2本,縣存有復印本。

乾隆《光澤縣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縣段夢日主修。集幕友江西廣昌舉人魏洪、福建政和教諭李潤卿、縣教諭李德謹、訓導鄧嘉時及增生邱□、李思萌等37人,除續(xù)纂原縣志9卷9志外,增修學校、武備2志共計32卷11志。其內(nèi)容之豐富、篇幅之大,為以前各志所未有。

道光《重纂光澤縣志》 自清道光十五年(1835)至二十年,歷任知縣胡國榮、盛朝輔主修。光澤舉人內(nèi)閣中書高澍然專修,他將舊志11大編改寫成30編,分為4表、10略、12傳和4錄。特別是時事表將千百年來的史實分成大事、災(zāi)祥、饑穰、寇警4類列表置于志首??h存有復印本。

同治《光澤縣志》 清同治九年(1870)邑廩 生上官承枯編纂,只成志稿,未刊印成書,已軼。

光緒《光澤縣志》 光緒二十三年(1897)夏,知縣鈕承藩主修。此志依據(jù)道光二十年《重纂光澤縣志》的體裁,由邑廩貢何秋淵纂,增修了1840~1897年的事跡,計10萬余字。原本現(xiàn)存縣檔案館。

民國《光澤縣志》 民國18年(1929)縣長陳冠露主持纂修。稿成攜榕付印,后因軍閥戰(zhàn)亂無人負責,志稿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