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沒頌堪,舊譯“夜功”,泰國南部城市,沙沒頌堪府首府。

在夜功河左岸,距河口6公里,瀕泰國灣。人口2.9萬(1980)。漁港。稻米、椰子集散地。有碾米、魚露、制糖、鋸木等廠。窄軌鐵路和公路通沙沒沙空、曼谷等地。沿夜功河可上溯至叻丕、北碧。

中文名

夜功府

外文名

Samut Songkhram

別名

沙沒頌堪府

地理位置

夜功距首都曼谷約74公里。其疆域北臨佛丕府及龍仔厝府;南毗佛丕府及夜功河;東界龍仔厝府;西瀕佛丕府。

面積

416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

夜功直轄縣、挽坤弟縣、紅涂我縣

著名景點

曼連寺

行政類別

所屬地區(qū)

泰國,中部

地方特產

荔枝

知名產業(yè)

水果產業(yè)

建筑特色

府境環(huán)以400多道縱橫如蜘蛛網的河流溪澗,若將全部河流拉成一條直線,則長可達1000余公里,這些穿梭境內河流的天然水利系統(tǒng),其豐沛水源,造成土壤肥沃;這里又屬海洋性氣候,如此得天獨厚先天的優(yōu)越條件,對府內19的莊家農作物起鉅大利便灌溉作用,提供保障農產豐收,推動經濟平穩(wěn)增長等效益;加上農家的勤勞操作,他們自食其力,自強不息,農作物年年豐收,農村經濟綽有余裕,村民生活安定,安居樂業(yè),真真正正過著泰皇上陛下御賜的經濟知足日子;這里沒有盜賊,沒有搶劫,社區(qū)居民少有犯法行為,有夜不閉戶傳聞,如此寧謐太平鄉(xiāng)土,可稱世外桃源。

夜功府

歷史沿革

該府原名為“夜功府”,因位于夜功河毗,在1722年,更名“沙目頌堪府”,但人們仍習稱為“夜功府”。在大城時代以前,該府曾屬叻丕府管轄,以后才分出獨立成一府治。在1831年,拉瑪三世在河口建“披卡卡實碉堡”。至1906年,拉瑪五世拆除,并改建為水師學堂,直至1922年被拉瑪六世解散,才改為府署。

行政區(qū)劃

面積約為416平方公里,它是泰國面積最小的府治,距首都曼谷約74公里。其疆域北臨佛丕府及龍仔厝府;南毗佛丕府及夜功河;東界龍仔厝府;西瀕佛丕府及叻丕府。該府為海濱低洼地帶,距夜功河河口僅六公里而已。該府的水果及海鮮水產均甚豐富,工廠則不多。

夜功府行政區(qū)共分為三個縣;再分成33區(qū);細分成284條村。

(1)夜功直轄縣(????????????????????? Mueang Samut Songkhram);

(2)挽坤弟縣(???????????? Bang Khonthi);

(3)紅涂我縣(??????????? Amphawa)

旅游信息

特產

夜功府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項優(yōu)越條件,促使產量冠泰國各府的椰子、椰糖、檳榔等,可提供工商業(yè)和食用等用途之外,尚有繁多遐邇聞名的各類果子面市,如年產不菲的荔枝、柚子、葡萄、龍眼、柑橙、山竺、楊桃、芒果和香蕉。

主要景觀

曼連寺:

位于直轄縣的夜功河毗,內供奉一尊高三米的托缽佛像,屬該府最大的寺廟,香火不絕。

螺管丘:

位于夜功河口,每年4至5月份的旱季中,則自島中浮出,可觀察螺管的生活形態(tài)。

拍菩功蘭柏麗公園:

距直轄縣約六公里,占地面積約17,600平方米,園內共有五座泰式藝術風格的建筑物,四座為博物館;一座為圖書館。除有眾多文物古董供參觀外,尚出售很多工藝品、土特產。

哇庵拍溫庶迪呀喃寺:

這位于紅涂我河口,是敕封名剎,建于拉瑪一世時代,相傳是拉瑪二世的出生地點,寺內有精致雕塑。

哇朱拉瑪尼寺:

位于紅涂我河畔,建于大城時代,寺壁有美麗的浮雕。

水上市場:位于紅涂我縣,每天早上六時至九時,在紅涂我河口市場上,均有很多小販和消費者在買賣。

荔枝節(jié)盛會:

該府盛產水果,也有荔技,每年4月底至5月初,均舉行常年荔枝節(jié)盛會,展銷各種農貿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