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頭燕鷗澳洲亞種(學(xué)名:Sterna bergii gwendolenae)是大鳳頭燕鷗的亞種之一。體型較小,喙直,燕形尾。眼先被羽;嘴細而直,間亦向上或向下彎曲。頸和腳均較長,脛的下部裸出;趾間蹼不發(fā)達,后趾小。前額和眼先白色。頭頂至枕黑色,頭頂羽毛向后延長,形成冠羽,顏色也為黑色。雌雄鳥相似。棲息于海岸和海島巖石、懸崖、沙灘和海洋上。常成群活動。頻繁的在海面上空飛翔。結(jié)群,涉禽,擅長俯沖潛水,但多不常游泳。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其它海洋無脊椎動物。覓食主要在水面。繁殖期為5-6月。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繁殖。雛鳥早成性。

外形特征

大鳳頭燕鷗澳洲亞種夏羽:前額和眼先白色。頭頂至枕黑色,頭頂羽毛向后延長,形成冠羽,顏色也為黑色。后頸和翅緣白色。背、肩、翅和尾等上體暗珠灰色。初級飛羽外側(cè)羽緣黑色,內(nèi)側(cè)也為黑色,但具寬的白色楔形斑,往內(nèi)楔形斑逐漸縮小,直至消失。次級飛羽內(nèi)側(cè)和尖端白色。尾暗珠灰色,外側(cè)尾羽較長,且逐漸變尖,尾呈叉狀。頦、喉、頸和下體,包括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頭頂綴有白色縱紋。虹膜暗褐色。嘴黃色。腳黑色。

生活習(xí)性

棲息于海岸和海島巖石、懸崖、沙灘和海洋上。常成群活動。頻繁的在海面上空飛翔,飛翔時嘴垂直向下,兩翅煽動緩慢,有時又在空中翱翔,它們能在空中搜覓和發(fā)現(xiàn)水下魚類。當(dāng)發(fā)現(xiàn)魚類時,則兩翅一收,突然一下扎入水中捕食,捕獲后立刻振翅上升。有時又長時間的飄浮于海面上?;蛟诤_厹\水處沐浴。晚上多棲息于岸邊懸?guī)r或巖石上。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其它海洋無脊椎動物。覓食主要在水面。

分布范圍

分布于澳大利亞西部和西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6月。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繁殖。巢間距多在一米以上。通常營巢于海邊有稀疏矮小植物的沙地或沙酥地上。巢甚簡陋。主要由親鳥在沙石地上刨一淺坑,內(nèi)無任何內(nèi)墊物。每窩產(chǎn)卵12枚,偶爾3枚。卵的顏色為土灰色、白色、灰白色、乳白色或皮黃色,被有紅褐色或黑褐色斑點。卵的形狀為尖卵圓形,大小為58-66×40-45毫米,平均58.7×41.8毫米。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